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走进常中>>杰出校友>>学校老档案>>文章内容
《常州府中学堂记》碑文
发布时间:2020-01-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1907年春,应常州府中学堂之请,清朝廷陆军部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江苏巡抚陈夔龙(贵阳人)作《常州府中学堂记》,刻石立碑于校门南侧,现移至学校东侧。

 

毗陵滨太湖,八邑环接。其土沃,其产富,其人都雅淳茂,斐然以学著,与山川之纡秀,文物财赋之繁缛相映发,迄国朝而益盛。自欧力东渐,士之趋慕稍异矣。世近屦诏兴学,促守土者各以地置校。光绪三十一年,郡守许君星璧,与邑之士大夫恽君祖祁诸贤乃谋创建。议既定,俱以积志愤发相励从事。于城内玉梅桥之南得护国寺旧址,揆时庀徒,以畚以筑。礼祀之堂、讲课之室、食息之所,各以序立。始于其冬十月,周一岁而落成。于是得屋三百八十余间,竭资六万两。常年经费,八邑筹措。暂定学额,邑三十人。煌煌雍雍,经划方远。遂请记于予。予嘉诸君作育之勤,因有感于古今学术同异,而叹圣教之流泽为甚大也。盖孔子之教以仁为归,实合文武、德行、道艺而并重,汉宋以后,义旨寖微。各以考据、义理、词章、经济为类。併时不分专门之科,同群乃起异党之派。学者不察,举域外精密学理已包涵于群经隐显之中者,往往贱已贵人,淹忽而弁髦之。即论常之贤达辈出,俨若树文明之帜于一隅,固自有其可贵者,炳著于时,推之列国。若宗教、若国是、若诸家之学说,罔不然也。当其风尚所趋,左右一世,殚精造诣,气类同归,受崇拜于生前,动哀思于身后。迩其门户相高,几等于江湖之不废。乃或数十年而一变,或数百年而一变。而治化之因退益进因进暂退即乘于其间。往者如斯,亦由二、三钜子倡之鼓之,气机所动,展转激荡而不自已也。学之的也,祇此修已爱人,为生民造多数之幸福,诚万古不变耳。千圣所同,此心而已。至于相时制宜与夫分途致力之方,正赖后贤好学深思,慎所习以致效,广前人所未周,自日新而月盛。近世竞言欧化矣。即此政、教、艺、俗不知几经改革,夫岂前此十八世纪诸人所可料。而真理与进化之相因而出者,且未艾也。后之视今,岂异乎昔。艰难验诸实境,向所卓然相认以为可者。安见稍历岁月不又贻之訾也。兹海宇幸安,迭奉尊孔之谕,揭正轨于天下。值此新旧递嬗,而郡邑适为累代人文焜耀之区。然则继前媺而拓来兹,舍吾之菁菁学子而谁属也。学风靡定,虽天人互演互进之象,与时无尽。而吾固有不易之伦理具在。物为粗发其凡,以所见为储而应之,慰海内之望,而答圣君之所期者,固渐于中学重其责。湖水汪汪,兰陵相望名世,其曰昌乎。

光绪三十三年仲春月,陆军部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江苏等处地方贵阳陈夔龙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