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常中:依托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你营造全新学习环境——
特聘导师让你在科学家身边成长
开放实验室让你在做中学与思
2013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省常中上榜17人,总人数在全省位居第二;
截止到4月17日,省常中11名学子被复旦大学预录取,18名学子被上海交大预录取;
截至4月30日,省常中美国AP课程班21名同学收到康奈尔大学、加州伯克利、埃默里以及耶鲁-新加坡国立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据统计,该班40%的学生被美国排名前30的顶尖大学录取,80%的学生收到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2013年,省常中有63名学生获国内各著名高校自主招生至少10分以上的加分资格。
一个个好消息,并未让省常中人陶醉,因为面对学校愿景“用十年左右时间,把学校建设为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高中”,省常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构建成才立交桥,培养创新人才……省常中正为营造一种全新学习环境而努力!
一、丰富多彩门类齐全的课程体系,为生命飞翔构筑一条自由驰骋的移动“跑道”
近年来,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省常中以“统整”方式逐步构建起了颇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自主实验课程、国际课程、学科拓展课程、游泳课程等课程群,构成一条让学生自由驰骋的移动“跑道”。
2009年9月至今,省常中已连续三学年为高一、高二学生推荐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共计50个实验。只要你想得到的,提交了实验方案并得到老师认同,就可以走进实验室。以化学为例,学校就开设了多个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室,并提供了电子天平、比色管这些只有在大学实验室才能见到的设备。此外,学校还设有非常先进的DIS(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可以让实验者清晰地看到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由于学校严格遵守江苏省“五严”规定,双休日时间学生完全自主,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可以走进实验室,一到星期六实验室往往“热火朝天”。另外,美国高中AP课程实验班如今已经在沪宁线上颇有名气,该课程班目前开设了语言、科学、数学、AP课程等7个大类的27门课程,还包括古典诗词、科普选读、报刊选读等。近两年来,先后有老舍之子舒乙、中科院院士王之江、叶培建、张杰等近10位大家登上学校“大家讲坛”。学校在其他特色课程方面还实现了这样的目标:班班有歌声,个个上舞台,人人会游泳,个个有油画、版画的经历……
二、各种节日和社团活动,为生命灵动和精神成长撑起一方蔚蓝“天空”
在省常中三年,学生们是在艺术节、朗诵节、话剧节、体育节、英语节等10余个盛大的节日中度过的。如每年的5月14日到19日举办的“常中之春”艺术节是省常中学子展示自我的舞台。今年是第35个艺术节,本次艺术节推出高一“仿金属雕、版画、装饰画作品”展、高二“油画作品展”、高一“立体贺卡、剪纸作品”展、学生个人画展、校园歌手大赛等十余项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头脑奥林匹克、义工社等30余个常年开展的社团则成了学生展示才华、润泽生命的舞台,而且策划、组织活动的主角都是学生,模联社、义工社的成员已经走出校门,成功组织了三届常州市校际模联大会和“快乐天使”夏令营,从财政预算到会议统筹到拉赞助到会务安排全是由学生们自己完成。另外,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提出申请,成立自己的社团,为自己创造一个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校2013年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候选人名单朱明渊同学,不仅成绩优秀,高三期中考试排名全年级第一,在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学科竞赛中获得江苏赛区一、二等奖,在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而且热衷于社团活动。以他为骨干组织的今年省常中社团大会,吸引了全市四星级高中师生的观摩,管理的校学生会腾讯微博平台在同学中取得良好反响。2011年暑假他赴复旦、南京外国语学校参加中学生模联会议并获杰出代表奖,组织了2012年的常州市校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是校模拟联合国协会中的骨干,常州地区模联发展的坚定推动者。
军训、80里拉练、拓展训练等学校经典活动给同学们的人生旅途留下了深深烙印,“我们从中收获了友情、收获了自信还有生命成长的欣悦……”有学生动情地说。目前全校注册义工已经超过了300人。从去年开始,省常中的毕业生不仅能拿到一张毕业证,只要符合条件,学校还为他们准备了义工证、阳光爱心档案证和自主实验证。
三、创新人才基地,为培植学术素养和创新意识开辟一条崭新“道路”
2009年,省常中与上海交大签订了创新人才培养协议。2010年7月,学校首个上海交大基地班组建。2011年,学校生物课程基地成为江苏省首批课程基地,同时数学建模、模拟联合国、曹文信息学校成为市级课程基地。目前已先后建成基础实验室、创新实验室、探究实验室(包括:生化实验室、细胞实验室、生态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遗传实验室)、模型制作体验馆、遗传实验园等;2012年3月,我校与常州大学、河海大学、中科院合肥研究所正式签订协议,省常中创新人才培养校外实践基地正式创建,6名学者教授成了省常中学生创新研究的首批特聘导师。这意味着省常中的学子将有机会在高校教授的身边参与科学研究和到先进实验室做实验。努力构建“科学家身边成长、实验室里学习”的全新学习环境正在成为现实。
另外,在未来数年的发展中,省常中将重点实施“163创新素质培养计划”:“1”——普及性,力争学校100%的学生能接受创新能力的基本教育和培养;“6”——中端性,力争学校60%的学生能参加有关创新活动及竞赛;“3”——高端性,力争学校30%的学生能获得省级及以上探索创新竞赛的奖项,今后有可能成为创新拔尖人才。此计划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潜质,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产生积极的体验,知晓创新的流程,增强对科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省常中衡量创新人才培育成果的奥赛成绩喜人,一直在全省保持领先位置。2012年第29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6枚;第26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暨冬令营银牌1枚,合计共有89人次获得省级一等奖、142人次获得省级二等奖、34人次获得省级三等奖。当然,近几年高考升学率也是喜人,2012届毕业生高考一本达线率超80%,二本达线率99%;22人保送进入北大、清华等名校,保送人数居全省第二;据2012“七大名校”江苏省自主招生分析报告,全省共有95所高中上榜,我校排名全省第三位;另外还有60余名学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就读本科。
近两年多来,一批批优秀学子从省常中走出:吴翼,获国际信息学竞赛银牌,保送清华大学;蒋中天,获国际信息学竞赛金牌,保送清华大学,后就读佐治亚理工学院;黄超然,常州市十佳“美德少年”之一,就读北京大学;高阳,获2012年全国青年田径锦标赛冠军,入选国家田径队;陆文轩,获2011国际化学年全国趣味化学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徐文姝,高三时被剑桥大学录取;赵恬,高三时被斯坦福大学录取;截至2013年5月4日,2013届高三学子已有7位同学被清华、北大保送录取……
房寿高 刘高平《常州晚报》5月21日A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