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军大比武时名振全军、出类拔萃的报话尖子。他创造发明的“网色密钥”无线通讯方式获得军委科技创新一等奖,为部队通讯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就是省常中63届校友、史绍熙老校长的二儿子史君健。他曾受到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元帅等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38岁时史君健从部队转业回常州工作,他为人低调,三十年来,他在部队的骄人事迹,只有少数战友和家里父母兄弟知道。由63届一位校友提供线索,本人在采访他的战友姜玉祥时才得悉史君健校友在部队的事迹,于是立即前往采访。
我一见到史君健,他就打开了话匣:“我们兄弟四个,三个兄弟均在省常中读书,但一个都没有毕业。我的二个弟弟是在文革中,所以没有读完高中。我是在1961年高一读完后就参了军。”
发扬传统 投笔从戎
说起参军的时代背景,史君健讲:“1961年蒋介石利用大陆三年自然灾害,国内处于经济暂时困难,想实现他反攻大陆的梦想。对此,国家发出征兵令,我父亲史绍熙作为省常中的校长,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他首先做我的思想工作,要我在这次征兵中起到表率带头作用。”当时史君健在63届六班学习,成绩特别优异,是班上第一任班长,许多老师舍不得史君健去当兵,邓慧芬等老师期望他将来出国学习、保送一流大学或进哈军工深造,这样对国家一定会有很大的贡献。史校长却说:“我的儿子不去当兵,谁去!”面对国家的召唤、母校省常中校友历来的优良传统、校领导的殷切期望,史君健决心放弃将来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投笔从戎,积极报名应征。史君健当时只有16岁,年龄够不到征兵的条件,学校与招兵部队首长沟通后才同意招收。这次招收新兵,省常中去了近三百人,史君健是第一批被批准者。在欢送大会上,他载上了大红花,感受到非常激动和荣耀。
父亲史绍熙在史君健出发前,送了二句八个字的赠言:“英勇杀敌,报效国家”。史君健母亲朱挹芳是一位大家闺秀,时任东门小学的老师,更是激情满怀地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少年壮志尤可嘉,十六光荣从军伍……”。史君健把它们记录在日记本里,时常翻开来看看,成为他前进道路上不竭的动力。这虽是近五十年前的往事,但史君健回忆此事,仍然是那样的动情:“他们既是校领导,又是父母、长辈,对我是那样的关爱和期待。我作为他们的学生、儿子,实在感动极了,他们是我一生的骄傲!”史君健说到这里,不禁激动得潸然泪下,好长时间才平静下来。
苦练报话技术 名振全军
1961年8月,史君健到上海空四军高炮二师当上了报话兵。他时刻不忘母校省常中的光荣革命传统。校友张太雷、瞿秋白在党的早期革命年代,用他们的智慧、坚韧、鲜血和生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史君健的宜兴老乡万益和史砚芬校友也为中国革命的成功,献出了生命。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都有许多省常中的校友战斗在一线,为革命的成功英勇奋斗,作出了优异成绩。在解放初期抗美援朝运动中,省常中曾二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参干热潮,许多校友在军队建设各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史君健牢记要继承母校省常中的光荣传统,牢记父辈的殷切期望,树立高远的目标,胸怀全局,勇于创新,一定要做出一流的工作,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神圣的使命。从入伍第一天开始,他就非常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苦练杀敌本领!他根本就没有休假日,潜心艰苦摸索、刻苦地磨练报话技术。
报话工作在部队的指挥、通讯、联络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高炮部队的防空作战,对高速运动的入侵敌机,打击的时机真是转瞬即逝。迅速、正确、保密、不间断地沟通部队师、团、营、连各级指挥员间的信息,及时传达上级的命令是保证战斗、战役胜利至关重要的一环。
史君健开始发奋努力,苦练报话员的各种基本功。他磨练记忆能力:巧记硬背明码、密码词组的数字;他苦练抗干扰收听能力,从微弱的信号中鉴别、选择收听自己要收听的信号,熟记各级报话员的发报声调;他苦练收听无线电信号时的抄录速度;他苦练手键发报能力,掌握好词组和数字,点和划之间间隙时间的均衡和节奏;他苦练口报能力,做到口齿清楚、上下联贯,声音洪亮、速度要快。总之做到在收发报话的特殊工作中既快又准,不出任何差错。
功夫不负有心人,史君健终于从同时入伍的战士中迅速脱颖而出,炼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从此他年年被评为技术能手、五好战士。他的能力超过了老的报话员,受到部队首长的赞赏。1962年,入伍第二年,他才17岁,向部队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部队根据他入伍后的表现,很快就被批准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1963年中央军委叶剑英元帅提出要开展练兵运动。1964年全军部队各行、各业、各兵种均开展大比武。一般的报话员在一分钟内能收发一百三四十个数字,就不错了。史君健的收发报技术,一般一分钟达到200个以上,最高能达到220个字。这要求耳朵有特别强的鉴别能力、抗干扰能力;手要有很强的抄写能力、击键能力;要有特别强的记忆能力。平时部队的报话密码可以用半天或一天时间给你记忆,而在报话大比武时,在比赛二小时前才发给你三五百个词组的新密码。这就要你在开赛前二个小时内记熟,在比赛中才能熟练使用,才有参与比赛,取得胜利的起码条件。由于史君健在平时经过了艰苦的努力和长时间的磨练,终于练就了常人难以做到的纯熟而高超的报话技艺,达到了出类拔萃的水平。
在1964年上半年的通讯兵比武中,史君健获得空四军通讯兵报话业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并被评为空四军报话员标兵。6月份他到南京军区空军比武,又夺桂冠。7月份他到北京参加全国空军比武,再次夺冠。一时史君健声名大振,为此他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的通报嘉奖。10月份史君健来到济南,在黄河大堤上参加全国陆、海、空三军报话员比武,在全军高手云集的竞争中,史君健获得第二名,受到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元帅,李开佑、王新亭副总参谋长等的接见。回到南京,史君健又受到南京军区首长许世友、杜平、聂凤智等首长的亲切接见。
史君健的报话技术从此闻名全军。一个战斗组共3个人,史君健是组长,他们曾立下集体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在大比武的后期,史君健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网色密钥”无线通讯方式:四个内容,组合式使用,一个密码表达,可随时更换,保密性强,且不用死记硬背,而且非常迅速。此项成果获得了军委科技创新一等奖,并在全国防空部队中得到推广和使用,大大地提高了防空作战能力,为部队通讯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1964年海、陆、空三军比武以后到1966年文革开始,史君健被安排轮流在中国人民解放区军八大军区作报话表演和传授经验。他既是郭兴福式教学法的尖子,又是技艺高超的高级教练员。他一面上课,一面作示范操作。时常是一个礼堂坐不下,再用线路连接到另一个大礼堂。授课时鸦雀无声,授完课长时间掌声雷动。听课人员对他特别高强的报话能力无不惊奇、赞叹,他的报话表演和传授经验,受到各大军区部队首长和相关人员的热烈欢迎。
直到1997年8月1日建军节七十周年前夕,在南昌召开我国军队转业干部表彰大会时,原南京军区政委杜平还点名要已经转业回常工作的史君健去出席此次大会。会后,杜平与当时的国防部部长尉浩田、民政部部长刘延东、江西省省委书记孟建柱和史君健等全体代表一起合影留念。这次相会,已高龄92岁、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被誉为“将军书法家”的杜平原政委,热情地题写了“春华秋实”的条幅赠送给“军中骄子”史君健同志。
文革受屈 继续奋进
史君健在部队的出色表现,受到部队首长的赞赏和嘉奖。他入伍第二年入党,1963年提任副班长,1964年担任团指挥连的班长,1965年担任团指挥连的排长,1966年就担任了高炮二师200多人、有三个排的指挥连连长,他才21岁,真可谓是风华正茂,年轻有为。
1966年下半年,文革风暴席卷全国,在全省以至在全国有名的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担任校长、并被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誉为“中教专家”的史绍熙被红卫兵打成了“黑帮分子”、“死不悔改的走资派”、“资产阶级反动教育权威”!遭受到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种种屈辱。在此文革年代,照例儿子们也要被打成为“黑五类分子”,前途茫茫。省常中的红卫兵组织、市里的造反派组织和当时市一级临时政权组织都派人到高炮二师做工作,要求让史君健复员,他们说“走资派的儿子不能当兵”!师领导非常重视此事,这些老干部能做到实事求是,在当时其父亲史绍熙的历史问题不能作出结论时,不为所动。他们舍不得让这个毛头小伙、全军闻名的报话尖子回家。他们不听从外人的说词,仍把史君健留在了部队里。史君健也坚信领导的劝阻,他很长时间没有回家探亲。
尽管如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史君健在部队里仍然受到了很多委屈。如特别的“监视”,每当有家信来时,总有人要问他家里人在信中写些什么?史君健大方地将信公开给此人看。特别是1967年,史君健跟随部队来到了广西萍乡,准备出国援越抗美作战,全身着装已换上了越军的制服。但有关领导还是找他谈话,说他目前情况不符合出国条件,让他立刻乘火车回到上海,参加了首批三支二军工作。于是他参加了上海龙华飞机厂——5703厂支左和上海体育革命委员会军管工作。由于父亲史绍熙问题的影响,史君健在部队的连职岗位上,一呆就是10年,得不到提拔和重用。
直到1974年史绍熙校长的问题得到解决,史君健才被提拔为高炮二师六团二营副营长,随后在1975年参加了军委在宣化炮兵学院指挥系的深造。1976年底史君健结业后回到部队,被提拔为高炮二师司令部作战侦察科科长,1977年担任高炮二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
1978年秋天,北京军区在天津进行长城战役演习,史君健作为高炮二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了这次演习。此时他正好胃病发作,但仍然一直坚持用热水袋敷在胃部,在指挥所坚持了三天三夜激烈的对抗演习。演习结束,在最后写作战报告时竟昏倒在现场。他被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已胃穿空出血,于是动手术割去半个胃。
在经济建设岗位上仍然表现出色
1982年史君健已内定为高炮二师领导班子中的参谋长职务。他自感胃部时常不适,身体条件难以适应部队工作,他提出复员回乡要求,部队领导开始竭力挽留,在史君健再三要求下,部队才同意他转业复员。史君健回到常州后,进入常州塑料集团,先后担任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和总经济师工作。为了搞好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到电大学习企业管理三年,获得了正规的大专学历文凭。加上在军队得到的指挥系大专学历,为他搞好地方工作增强了自己的实力。1993年,他创办了蓝天实业总公司,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之所以取名蓝天,是他怀念在空军高炮部队的军旅生涯。1994年和1995年,史君健由于在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二次荣获市开发区“优秀企业家”称号。
2005年退休后,史君健仍关心着市塑料集团的发展。常州的塑料业过去曾经有过很辉煌的历史,全国第一条塑料编织袋出自常州,第一台塑料注塑机也产自常州,还诞生了第一个塑料盒子企业……这些对全国的塑料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由于体制改革,众多企业改制,有民营的、有合资的,加上市工业主管局的撤销,市内许多塑料企业一时失去了“婆婆”。成立塑料行业的民间社团成了当务之急。一向严格要求自己的史君健婉拒了有些企业和单位的高薪聘任,受市总商会和常塑化老总杨黎明同志邀请,他着手筹建组织常州市塑化业商会。他一个个企业走访,了解大家的愿望、存在的问题。他深思熟虑,努力制订好商会的发展规划。为此他化费了大量精力、做了大量工作。在2006年,他成功创建了常州市塑化业商会,并担任秘书长。他努力工作、埋头苦干,商会扩展到了100多个企业。由于他做了大量实事和好事,受到广大企业的热烈拥护和爱戴。他的工作有力地扩大了商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使商会真正成为政府、企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2008年常州市塑化业商会被江苏省商业联合会和江苏省商会评为江苏省全省工商联系统“先进行业商会”。
2010年9月下旬,他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常州塑化业商会的代表,参加了由中国塑协塑料编织制品专委会主办、沧州开发区承办,在河北沧州市召开的全国塑编产业链技术交流与市场对接会。他在会上作了《常州塑编机械产业发展经验介绍》的报告。
史君健在部队工作了22年,在地方工作了22年,退休后又在商会工作了6年。不管在部队还是在地方经济建设中,他都坚持创新,坚持发展,不断突破,永攀高峰,永不止步。是人们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