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走进常中>>杰出校友>>校友之窗>>文章内容
[图文]史君健——埋名三十年的“军中骄子”
发布时间:2011-01-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管理员

 

  这是一位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军大比武时名振全军、出类拔萃的报话尖子。他创造发明的“网色密钥”无线通讯方式获得军委科技创新二等奖,为部队通讯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38岁时从部队转业回常州工作,他为人低调,三十年来,他在部队的事迹,只有少数战友和家人知道。他就是省常中63届校友史君健。笔者从姜玉祥校友处得到信息,立即前往采访。

父子爱国情 十六从军伍
史君健的父亲是名闻全国教育界的省常中老校长史绍熙。母亲朱挹芳是一位大家闺秀,时任东门小学老师。史君健1960年考取省常中读高中。1961年蒋介石梦想反攻大陆,国家发出征兵令,首次在高中生中招收新兵。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的父亲史绍熙,首先做二儿子史君健的思想工作,要他在这次征兵中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当时史君健在63届六班学习,学习成绩特别优异,是班里第一任班长。许多老师舍不得史君健去当兵,邓慧芬等老师期望他将来到苏联留学、保送国内一流大学或进哈军工深造,这样对国家一定会有很大贡献。史绍熙校长却坚定地说:“我的儿子不去当兵,谁去!”面对国家的召唤、母校省常中的优良传统、校领导的殷切期望,史君健决心放弃将来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投笔从戎,积极报名应征。史君健当时只有16岁,年龄够不到征兵条件。招兵部队首长被史绍熙校长父子炽烈的爱国情怀所感动,破例特招,史君健名列首批被批准入伍学生的大红榜中。
父亲史绍熙在史君健入伍出发前,郑重其事地送了八字赠言:“英勇杀敌,报效国家!”史君健的母亲更是激情满怀地用优美的文笔、娟秀的字迹,写了一首诗鼓励他:“十六光荣从军伍,少年壮志尤可嘉;愿儿学习倍努力,立功争先慰母心……”。史君健把赠言和赠诗抄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日记本里,成为他前进道路上不竭的动力。这虽是五十年前的往事,但史君健说到此事,仍然是那样的动情:“他们既是校领导,又是父母、长辈,对我是那样的关爱和期待。我作为他们的学生、儿子,实在感动极了,他们是我一生的骄傲!”
比武振全军 创造立“军功”
1961年8月,史君健到上海空四军高炮二师当上了报话兵。他时刻不忘母校省常中的光荣革命传统,牢记父辈的殷切期望,决心要做出一流的工作,完成自己神圣的使命。
报话工作在部队的指挥、通讯、联络工作中特别重要。特别是高炮部队的防空作战,对高速运动的入侵敌机,打击的时机稍纵即逝。迅速、正确、保密、不间断地沟通部队师、团、营、连各级指挥员间的信息,及时传达上级的命令,是保证战斗、战役胜利至关重要的一环。
从入伍第一天开始,史君健就严格要求自己,苦练杀敌本领!他磨练记忆能力,巧记硬背明码、密码词组的数字。他苦练抗干扰收听能力,从微弱的信号中鉴别、选择收听自己要收听的信号,熟记各级报话员的发报声调。他苦练收听无线电信号时的抄录速度,为了记全记好收报信息,他一是自创了3个符号,代替3个笔划较长的阿拉伯数字;二是用左手旋转记录纸张,不换行地记录成园形连环字组,以减少换行时间。他苦练手键发报能力,掌握好词组和数字,点和划之间间隙时间的均衡和节奏。他苦练口报能力,做到口齿清楚、上下联贯,声音洪亮、语速快捷。总之做到既快又准,不出任何差错。
功夫不负有心人,史君健终于脱颖而出,练就了一身过硬、精湛的报话绝技。他年年被评为技术能手、五好战士,受到部队首长的赞赏。1962年,入伍第二年,他才17岁,就被批准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1963年,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元帅提出要开展练兵运动。1964年,全军开展大比武。一般报话员在一分钟内能收报130多个数字,就不错了。史君健的收报技术,一分钟达到200个字左右,发报能确保150-160个字。平时部队的报话密码可以给你半天或一天时间记忆,而在报话大比武时,在比赛二小时前才发给你三五百个词组的新密码,史君健一般均能记牢。
在1964年上半年空四军通讯兵报话比武中,史君健争得第一名,被评为空四军报话员标兵。6月,他参加南京军区空军通讯兵报话比武,又夺桂冠。7月,他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空军通讯兵报话比武,再次夺冠。空军副司令常乾坤、副政委王耀球等首长,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鼓励。史君健声名大振,他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的通报嘉奖。10月,史君健来到济南,在黄河大堤上参加全国陆、海、空三军报话员比武,在全军高手云集的竞争中,史君健获得第二名,受到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元帅及李天佑、王新亭副总参谋长等的接见和合影。陈毅元师握着他的手说:“小伙子,祝贺你们!要发挥我军光荣传统、再接再厉呵!”回到南京,史君健又受到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杜平,南空司令员聂凤智、政委余立金等首长的亲切接见。史君健出类拔萃的报话技术从此闻名全军。一个战斗组共3个人,史君健是组长,他们曾立下集体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这些珍贵的图片、证书等历史资料均因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在文革中被毁)
在大比武后期,史君健更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他的聪明才智创造发明了“网色密钥”无线通讯方式。它不用死记硬背,保密性强,可随时更换、且转换非常迅速。此项成果获得了军委科技创新二等奖。在较长一段时期中,它在全国空军防空部队中得到普遍推广和使用,大大地提高了空军防空作战能力,为部队通讯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1964年10月,海、陆、空三军比武后到1966年文革开始,史君健被安排轮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大军区作报话技术表演和传授经验。他既是郭兴福式教学法的尖子,又是技艺高超的高级教练员。他一面上课,一面作示范操作。经常一个礼堂坐不下,再用线路连接到另一个大礼堂。听课人员对他出类拔萃的报话能力无不钦敬、赞叹。他受到各大军区部队首长和相关人员的热烈欢迎。
直到1997年8月1日建军节七十周年前夕,原南京军区老政委杜平仍然没有忘记当年这位创造神奇报话业绩的“军中骄子”,点名要已经转业回常州工作的史君健,到南昌参加全国军队转业干部表彰大会。会后,杜平与当时的国防部部长迟浩田、民政部部长刘延东、江西省省委书记孟建柱和史君健等全体代表一起合影留念。这次相会,已高龄92岁、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被誉为“将军书法家”的杜平原政委,热情地题写了“春华秋实”的条幅赠送给史君健同志。[上图为1997年在南昌召开全国军队转业干部表彰大会时,国防部长迟浩田与史君健亲切握手,前排右1为硬骨头六连连长、右2为南京路上好八连指导员。右上为杜平赠送的题词。]
文革受委屈 仍励志奋进
1966年,史君健担任了高炮二师200多人、有三个排、5个载波机站的指挥连连长,才21岁,真可谓是风华正茂,年轻有为。1966年下半年,“文革”风暴席卷全国,他父亲史绍熙被红卫兵打成“走资派”和“反动教育权威”!省常中及市里的造反派组织和当时市一级临时政权组织都曾派人到高炮二师,要求让史君健转业,他们说:“走资派的儿子不能当兵!”师领导都是参加过延安整风的老同志,他们决定,史绍熙的历史问题不能作出结论时,不能让史君健这个全军闻名的报话尖子转业。
尽管如此,史君健在部队里仍然受到了很多委屈。史君健在部队的连职岗位上,一呆就是10年,得不到提拔和重用。特别是1967年,史君健跟随部队来到了广西萍乡,准备出国援越抗美作战,都已换了越南军制服,但有关领导还是按照当时的政审条件,让他立刻乘火车回到上海,参加了首批三支二军工作。史君健虽然没有能亲自入越作战,但他所创造发明的“网色密钥”科技成果,在战场上却绽开了灿烂之花,给敌人以巨大的杀伤。
直到1974年,史绍熙校长的历史问题得到解决,史君健才被提拔为高炮二师六团二营副营长,1975年进入中央军委宣化炮兵学院指挥系深造。学习期间,他各门功课成绩均名列前茅。1976年底,史君健在炮兵学院结业后,被提拔为高炮二师司令部作战侦察科科长,1977年担任作战科科长。任职期间,史君健联系实际,创造性地研究许多新战术课题,撰写了多篇研究论文,得到北京军区领导的赞赏,通报转发下属部队学习,并登载在《解放军报》、《空军报》和《航空杂志》等刊物上。
参加经济建设 保持军人本色
1978年秋天,北京军区进行“长城战役”演习,高炮二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史君健,作为主要指挥员参与了这次演习。此时他正好胃病发作,但仍然一直坚持用热水袋绑在胃部,在指挥所坚持了三天三夜激烈的对抗演习。演习结束,在最后写作战报告时竟急性胃穿空大出血昏倒在现场。他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手术割去了大半个胃,才转危为安。

1982年,史君健已内定为高炮二师领导班子中的参谋长职务。他自感身体条件难以适应部队工作,提出转业请求,部队领导开始竭力挽留,在史君健再三要求下,部队才同意他转业。史君健回到常州,担任常州塑料集团总经理助理和总经济师工作。1993年,他创办蓝天实业总公司,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先后二次荣获市开发区“优秀企业家”称号。2005年退休后,史君健婉拒了个别企业的高薪聘任,受组织委托筹建了常州市塑化业商会,担任秘书长。2008年常州市塑化业商会被江苏省商会评为“先进行业商会”。史君健坚持开拓创新,永攀高峰,仍然保持了革命军人本色。

上图为1997年在南昌召开全国军队转业干部表彰大会时,国防部长迟浩田与史君健亲切握手,前排右1为硬骨头六连连长、右2为南京路上好八连指导员。
 

上图为南京军区原政委杜平题赠的字幅。
上图为在常州市塑化业商会第一届会员大会上,秘书长史君健主持会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