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培,1944年2月在江苏省常州市出生,现居美国洛杉矶,现在美国国家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空间和天体物理部高级研究员。
简历
1949年—1955年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学生
1955年—1958年常州市第三初级中学(原淹城中学)学生
1958年—1961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学生
1961年—1967年南京大学天文系学生
1967年—1969年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工作
1970年—1974年在北京中国科学院3262工程办公室工作
1975年—1979年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副研究员
1980年—1982年美国海军天文台访问学者
1983年—1986年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时间频率研究室主任
1987年—1989年美国哈佛斯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研究员
1989年—1999年美国加省理工学院天文和物理系研究员
1999年至今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空间和天体物理部高级研究员
潘小培,一个在常州出生和成长的国际著名天文学家,为科学发展坚持奋斗近四十年,取得了两项成就。一是为中国建立了原子时间基准,将时间同步的精度从毫秒级提升到微秒级,实现了三个数量级的飞跃,为国防尖端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大地测量、卫星跟踪、船舰导航、通迅发电和天文研究等)。二是在天文领域中实现了毫角秒级的测量准确度。1990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制定的天文和天体物理十年发展规划中引用了这一成果。在1992年国际天文学会双星研究大会中,他有关双星的成果被推荐为二篇杰出论文之一。在2004年他有关阿特拉斯星的论文的论文刊登在科学杂志(自然)上。成为国际公认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这一结论解决了天文理论中最基本的有关天体距离尺度的问题,为研究恒星的生成和演化,宇宙的大小和年龄等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当前最热门的太阳系外行星的探索开创了美好的前景。
一个爱字埋心中 品质素养自常州
潘小培出生在常州东横街,又从县直街的家里上完了局前街小学和第三初级中学,接着在常州青云坊进入了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他是一个道地的常州人,是一个真正在常州完成了他的素质教育的人。常州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城市,富饶的鱼米之乡孕育了无数有理想、有抱负、有成就的人才。潘小培更是一个随常州市一起成长的人,良好的人文环境使他有一个爱字永藏心中。爱父母、爱师长,爱人也爱家乡。当1956年左右常州有了第一个游泳池,他是池中的一员骁将,他懂得了应该爱身体。他难忘常州市的第一个“少年之家”座落在双桂坊,使他有机会交了许多好朋友,懂得爱友谊、爱朋友。当常州市中心公园内有了第一个图书馆,他成了其中最年轻的读者之一,他懂得了爱书、爱知识。就在那个不大的图书馆中,他读了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等古代名著,他读了有关华罗庚、罗蒙诺索夫、爱迪生等世界著名科学家的传记。他至今仍记得
在常州这样良好的人文环境之中,最令他难忘的是谆谆善诱、素质优良的老师。他的一位教生物的老师,在高中生物课的开头和结尾,曾经一再强调,你们学生虽然上了我的生物课,但并不会有多少人去做生物研究。你们可以忘了我教你的课程内容,也可能忘了我的名字,但你们一定不要忘了生物学上的最基本的规律:用进废退,新陈代谢,杂种优势。由于他一再强调,反复论述,不断印证,果然如他老师所料,尽管他忘了老师的名字,忘了生物课的内容,但他记住了上述基本规律,并应用这一基本规律来观察社会、研究科学。他懂得我必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他的脑子会越用越灵光,越用越聪明。他更懂得他必须虚心
任凭政治风浪险 埋首攻克科学关
潘小培是在中国特有的政治风浪中完成学业和参加工作的。青少年时代从常州成长中学到一个爱字,是爱老师
爱父母、爱知识。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学习成长的人,是绝不会去打老师,整同事,或者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他到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工作后,首先完成了将一台光学望远镜改装成先进的光电仪器。当他得知
潘小培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他也熟悉了国际、国内的科学研究态势。他为推动中美科学文化交流又作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他是第一批到达美国的交换学者,是第一个在美国国防部属下的机构工作的科学家。当美国之音电台记者采访他的消息广播后,常州的老乡立即高兴地口耳相传,潘小培是常州人,已在美国之音传播中美文化交流的好消息“。他回国后又先后安排接待了许多美国科学家和世界著名学术机构的负责人。他又多次率领中国科学院和国防科委代表团访问美国、法国的有关研究所,他的同声翻译的水准,他中英文专业知识的水平得到国际友人的感谢和赞誉。特别是国际时频界权威,所谓”阿伦方差“定义的制定人,阿伦博士一再感谢潘小培将光学、机械、电机方面的词汇和知识、将天文理论和技术等各方面的最新发展都准确地传递给了听众,使他的报告得到广泛的回响。
日夜十年磨一剑 天上人间传佳音
当我们仰望夜空,看到繁星满天时,一定不会想到那一颗又一颗的星实际上大多数都是成双成对的,甚至有第三者、第四者在其中。由于大气抖动,星光闪烁,即使用再大的望远镜也不能分辨出来;另一方面,脱离了大气的太空望远镜,无法将足够大的望远镜送上太空轨道,所以也无法分辨出紧密依靠在一起的二颗星。实际上天上、人间一个样,成双成对的是多数,光棍是少数。而二人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基石,二颗星组成的双星是天文研究的根本,是揭示宇宙演化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单元。潘小培正是应用光干涉原理成功地分辨许多著名的双星。当你看到天上牛郎星、织女星和一条雪亮的银河时,一定不会不知道还有著名的“七姐妹”正在翘首期待着人间的变化,羡慕着常州人民美好的生活。正是潘小培十年的研究成果,揭示出“七姐妹”离我们的准确距离,并证明那不是七个美丽的姑娘,而是对对夫妻。这个研究并推演出这几对夫妻的寿命和他们的质量。同时也为研究宇宙的寿命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虽然,潘小培的名字和照片曾多次出现在美国的英文报纸、杂志和中文的报纸上,但他只看重他的论文能在“自然”杂志上刊载。这是面向广大民众的科学杂志,更是国际公认的具有创造性的重大科学成就的发表之地。报纸、电台、杂志的记者们得知论文已经通过审查尚未刊印发行之前,已纷纷抡先访问作者本人和有关专家。当论文于2004年春节刊出后,美国全国性大报,“今日美国”,立即大幅全面报导了该论文的结果,美国洛杉矶时报,帕萨迪南星报,欧洲的新科学家杂志等媒体也报导了该论文的最新成果。作为杰出的天文学家,潘小培曾受邀到台湾中央研究院,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讲学,也曾到日本东京国立天文台、美国海军天文台等知名研究所讲学,他的足迹遍及美洲、欧洲、澳洲和亚洲等各著名大学和天文台,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他应有的贡献。
“今日美国”报纸报导(2004年1月21日)(节译)
在毕星团中,或所谓的:“七姐妹”中的双星,阿特拉斯,现正处于严重的科学争议之中。这个毕星团是夜空中最容易识别的星座之一。
1999年,欧洲的依巴谷科学卫星测出了地球到阿特拉斯星的距离。现在已经发现该太空卫星测出的距离比真正的距离短少了10%。潘小境论文提出的最新成果把现在广泛使用的宇宙尺度标准丢进了垃圾箱,因为这个阿特拉斯星到地球的距离是天文学家用来测量所有其它恒星距离的标尺。
由美国加洲,帕萨迪南市所在的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潘小培领导的天文团队测定出阿特拉斯星离开地球的距离是444光年或2.6x10 ¹³英哩。这比起依巴谷太空卫星定出的距离更远了46光年(即光线在1年内行走的距离)。
普林斯顿大学天文学家帕 茨基教授指出潘小培团队的发现在天文学上很有价值。如果依巴谷太空卫星的结果是对的,那么其它的天文理论就会都错了。这意味着从宇宙大小的估算,到恒星如何耗费其核燃料等诸多方面的天文理论必须重新修正。潘小培团队的最新结果证实了宇宙标尺是正确的。
出自《校友通讯》第三期(稍作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