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走进常中>>杰出校友>>学校老档案>>文章内容
常州府中学堂是常武地区辛亥革命的大本营
发布时间:2011-03-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钱士鹤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常州府中学堂
是常武地区辛亥革命的大本营
钱士鹤
2011年的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日。在伟大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07年,屠元博出任常州府中学堂监督,这位早期同盟会会员甫一上任,就开始把常州府中学堂打造成常武地区反清革命的大本营。他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反清团体、培养革命骨干。在辛亥革命前夕,他更是与父亲屠寄联手,与朱稚竹一起成为常武地区辛亥革命的卓越领导人。革命成功后,府中学堂的屠元博、朱稚竹等均成为民政署和军政分府的重要成员。他们奋勇当先,领导常州人民向封建专制统治作最后斗争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屠元博将常州府中学堂打造成常武地区反清革命的大本营
屠宽(1879-1918),字元博,江苏武进人,1879年生他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之家,其父屠寄,博通群籍,是我国近代著名史学家,屠元博为其长子。
屠元博,幼承家学,是附贡生。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在学生时代,当“日俄战争爆发时,曾组织义勇队,保卫祖国”。1902年留学日本,就读于千叶专门医科学校,他更决心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他一边刻苦求学,一边追随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组织。千叶专门医科学校毕业后,他应邀任天津师范学堂教务长。(左为屠元博像)
1907年,屠元博应家乡之邀,出任常州府中学堂监督,时年28岁,风华正茂。他博学多才,目光远大。作为一个革命意志坚定的早期同盟会会员,他胸怀革命理想,为振兴中华,为开拓常州的现代教育事业,殚精竭虑。他到常州府中学堂走马上任,就认识到这是他开展秘密反清革命工作的好机会、好地方。他在负责学校领导工作的同时,就全面制定了缜密计划,把常州府中学堂打造成常武地区反清革命的大本营。
屠元博利用县署急欲推行新式教育,请他兼任全县劝学所视学这个特殊身份,经常以指导教育为名,到各乡视学考察,物色有理想、强烈要求变革的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到常州府中学堂教书共事。向他们灌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使他们逐步成长为常州地区反清革命斗争中的重要骨干力量,如庶务长朱稚竹,国文教员童斐、吴樵长,兵操教员刘伯能等。
朱稚竹(1874-1959),名溥恩,常州市北郊三井乡长沟村人,生于1874年。朱稚竹是清末秀才,原为乔荫堂两等小学堂校长,他在校推行学以致用的新式教育,在全县颇有影响,该校教育质量高,学生成绩优异。屠元博发现朱稚竹是个难得的优秀人才,在1909年聘朱为常州府中学堂庶务长,主管后勤工作。在屠元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朱稚竹迅速成长为屠元博开展反清革命工作的重要骨干。
屠元博大力在学生中宣传孙中山、章太炎、邹容、陈天华等人的民主爱国思想,讲述资产阶级革命家邹容、秋瑾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英雄斗争事迹。他那激昂慷慨、有声有色的演说,使学生们异常感奋、激动,决心循着革命前辈和先烈们的足迹,继续奋进。张太雷、瞿秋白就是在屠元博的革命思想熏陶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成长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和领导人。(左图为朱稚竹唯一留下的画像)
屠元博不仅作革命思想的宣传,而且为反清革命作好武装斗争的准备。他特意将学生组织起来,利用学校兵式操课进行军事训练,开初无枪,仅徒手演练。1909年7月,屠元博以学生练习兵操为由,呈准两江总督,酌发旧枪。朱稚竹与兵操教员刘百能同往督署,领到金陵制造局制造的120枝5响后膛,备有刺刀的快利枪。回校后组织学生轮番操练,掌握枪法。
为推翻清政府“秘密结社”
屠元博在常州府中学堂的教师中宣传、组织了一批革命骨干分子的同时,还结交了地方上倾向革命的志士段孟陶(曾在上海参加中国同盟会)、傅越侪、伍博纯等人。他常以商谈办学、文人诗酒集会等形式,与这些人一起分析国内革命形势,研究策应计划。为了团结集中革命力量,屠元博召集本校庶务朱稚竹、体操教员刘伯能、国文教员吴樵长、书记员夏宗棠及社会人士吕叔元、段孟陶、傅越侪、何海樵、伍博纯、奚九如、卜惠临、戴笠耕、刘培因、章子安、周季平等成立了以“打倒官绅,与各地革命党联络,团结地方有识之士,推翻清政府统治”为宗旨的十六人“秘密结社”,作为革命的指挥中心。屠元博和朱稚竹分别担任这个秘密团体的正副总干事,负责与上海、苏州、南京等地的革命党首领接应联络,设计筹款。刘伯能负责训练农团;伍博纯、吴樵长、吕叔元、夏宗棠任文牍;段孟陶、何海樵、戴笠耕任宣传;傅越侪、奚九如、卜惠临、周季平、刘培因、章子安任交际。他们时相密议,议决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打倒官绅;第二步,与各地革命党联络,推翻清室。
屠寄返乡 被推为农会会长
屠寄(1856-1932),原名庾,字敬山,自号结一主人,常州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考取举人后,到江西、湖北等地襄理学务。光绪十四年(1888年),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聘,赴广东任广雅书局分校及广东舆图局编纂。光绪十八年(1892年),获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甲午战争爆发后,京师戒严,兼五城团练局总稽查。后被派赴黑龙江查办漠河金矿事宜。事毕,留在本地任黑龙江舆图局总办,纂成《黑龙江舆图志》。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议办东清铁路,他负责黑龙江五城木植公司。又应盛宣怀奏荐任黑龙江省电报局总办及寿山将军幕中记室。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寿山受义和团影响,向停泊在黑龙江中的俄舰轰击,屠寄力阻不成,清军大败,他告病回常。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京师大学堂复校,他任正教习。次年,屠寄偶然机会在一王公家宴饮,席间数言荣禄所辖军旅不堪一击,国耻累累,得罪荣禄,不久即卸职,很快即被任职为奉天大学堂总教习。但仍因荣禄的忌恨,最终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被降职为淳安县令兼初级师范学堂监督。
屠寄仕途坎坷,亲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在1911年7月,辛亥革命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从南通回到常州。屠寄“虽尝仕清,而深明种族之义,且见朝政日乖,外患寝逼,知非根本改革,不足以图存,至时闻陈其美等举兵沪上,乃大喜曰:昔齐襄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某何人斯,值此盛举而敢不勉乎。”屠寄当年已56岁,但他朝气蓬勃,与常州府中学堂监督、大儿子屠元博联手,积极与故乡的革命青年联络“谋举事”,他团结进步力量,为光复常州积极奔走。
1909年,江苏咨议局成立。1910年4月,朱稚竹担任武进教育会副会长,与屠元博一起当选为江苏咨议局议员。8月,朱稚竹与屠元博又被选为江苏咨议局常驻议员。咨议局为清廷所设,目的是标榜革新、准备立宪,缓和国内矛盾。当时常州有新、旧两派势力,屠寄、屠元博、朱稚竹代表新派,县商会总董恽祖祁代表旧派。辛亥革命前夕,据咨议局决议,屠元博与朱稚竹在常州发起成立武阳农会。旧派代表人物恽祖祁得知后,指使阳湖知县伊立勋前往阻挠。当场遭到朱稚竹、屠元博和各乡董的强烈抵制,对官府无理干涉加以斥责,反对县署的干涉。这位知县张口结舌,无言对答而退。农会成立,与会者推选在教育界和青年革命志士中威望很高的屠寄为首任武阳农会会长,朱稚竹为调查宣讲员,奚九如为坐办,陈坤培为会计庶务员,章少若为文牍员。屠寄“为保卫乡里计,倡议招练民团、隐欲以其众响应沪上。”为了作好武装斗争的准备,朱稚竹以调查员名义巡视、联络,宣讲组织民团,从德泽、循理、依东、安东、怀北、孝仁、丰西、安尚等诸乡抽调壮实青年成立农团千余人,分批在农闲时抽调集中到府中学堂进行军事训练,教以枪杆。
当时城内有清代的一府二县及游击署机构,对人民监视甚严。以屠元博为首的反清组织和以屠寄为负责人的农会组织主要秘密活动地点在府中学堂、敬节外堂(十子街)县农会,其中常州
府中学堂是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成了“乡派”与“旧派”斗争事实上的大本营。
常州光复的曲折过程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举黎元洪为都督,各省纷纷响应。11日正在南京出席江苏谘议局会议的屠元博、朱稚竹得到消息后,立即于12日赶回常州,召集结社成员刘伯能、吴樵长、段孟陶、傅越侪、奚九如、刘培因、吕叔元等骨干召开紧急会议。十六人集团会议决定:屠元博先生去上海联络陈其美、钮永健等朱稚竹去苏州,探抚署程德全动向;其他同志则整理各乡农团待命。10月25日,因各县停拨办学费用,府中学堂停课。经屠元博和朱稚竹在苏、沪的一番奔走,约定于11月5日左右苏州、常州等府同时响应独立。
于是常州革命势力立即行动起来。屠元博负责策划部署,朱稚竹担任所有外事联系。首先是确定光复后常州地方政权机构的领导班子。在苏州共同推定清末南京宪兵学堂毕业、常州卜弋桥人何健(实由上海同盟会派遣)任常州军政分府司令,呈请都督委任。民政长、课长均由县商会、县教育局、县农会三法团投票公举产生。三法团即在局前街先贤祠教育会开会,选举屠敬山为武进民政署民政长,朱稚竹为总务课长,瞿萼馨为生计课长,伍博纯为学务课长,刘苕石为警务课长。
同时由刘百能等联络、调动近城德泽、循理、依东、安东、怀北、孝仁、丰西、安尚等八乡的农团300余人到城内,以防范盗匪、安民和维持秩序为名,到府中学堂集合待命。屠元博和朱稚竹从上海、苏州得知行动时间后,即回常州部署起义工作。屠元博、朱稚竹除了安排200余农团成员集中府中学堂,住大会堂楼上外,其余都分散布置在城内各要隘处。
11月3日上海独立,5日清抚程德全宣布苏州独立,转任民军都督。6日,江苏都督程德全发出了常州军政分府司令何健的委任状。7日傍晚,屠元博等人率农团代表赴火车站,将何健接到府中学堂。屠元博向何健介绍辛亥革命在常州成功后的人事选举情况,并告诉了翌日各项工作进程:早晨由农团通知常州各团体及市民住户悬挂白旗,安排人去电报局致电全国,然后再护送何健到大观路原常州府署宣誓就职。
就在常州光复之事顺利进行之时,突然出现的“旧派”围攻府中学堂之事。“旧派”首领恽祖祁掌控防务公所,又是江防营统领,他在地方独揽大权,拥有商会,与农会对立。恽急欲首先独立,仍想自掌军政。恽见目的未遂,怀恨切齿,以江防营兵权犹掌握在手,且趁“新派”首领在府中学堂尚未散去,为了将“新派”骨干力量一网打尽,仓促地命令江防营在当晚将府中学堂西面的校门和北墙围住。他们在校门口点燃炸药包,枪击围墙。何健处惊不乱,命校中农团散伏于楼下,准备迎击。由于江防营不知府中学堂内部情况,又听说革命党人近日来往运输枪炮炸弹藏于校中,因而不敢贸然进攻,结果相持到天亮,不得不撤离。恽祖祁因恐江苏都督追究责任,当夜逃往上海隐居直到去世。
何健致电程都督:“江防营退,统领恽某逃,中学无恙,地方安全,乞速派兵来常镇压。”11月9日,苏州发兵至常州,由营长朱熙率领驻扎于府中学堂。于是全城遍悬白旗,屠元博、朱稚竹等革命同志领导农团三百余人,借校中快利枪列队拥护何健司令至旧府署(三牌楼)就任军政府司令职。聘屠元博任参谋长,朱稚竹、段孟陶、奚九如为顾问,常州军政府正式成立。武进、阳湖两县合并为武进县,县民政署开始正式成立并行使职权。由于屠敬山在围攻府中学堂事件中,仓促跳城足部受伤,因受到天宁寺和尚的及时救援,用小船沿运河送至横林东乘火车到苏州就医,暂时不能到任,就由朱稚竹代行民政长之职。朱召集被选各课长先行就职办事,民政署亦宣告成立。常州光复,全城欢呼,从此开创了新时代。
屠寄担任民政长 政绩斐然
不久,屠寄从苏州返常就任武进县民政长。德高望重的屠寄在家乡以革命精神努力刷新。他为政尚严,谢绝请谒。任事之初,“首以安辑乡里为务,闻四乡盗匪充斥,严令搜捕并亲谕捕役,授以方略,旋获剧盗二十余人,分别研询,量情定罪,斩其犯案尤重者十余人,一境慑服,盗风顿息。”四境安定后,遂开始从容料理庶务:扫除书差陋习;严禁城乡烟赌;为地方整赋税,筹设教练所,改良警政(所长杨碧尘);创办习艺所,根绝游民(所长赵咏怀);注重教育,限令全县小学开学,因添设城乡学校,缺乏师资,又筹设县立初级师范(校长屠心矩),地点在东岳庙,俗称东门师范;提倡机器戽水,先从芙蓉圩入手,可使芙蓉圩永绝水灾;促进地方自治,实行乡长副民选,并继续召开临时县议会,同时成立县参事会,全县预算及各种重要计划,均提交县议会议决公布施行,尊重民意,实行民主政治。组织清理公款公产委员会,由审查委员将公善堂所有卷宗帐据分别造册,交县议会登记复核,多年黑幕,从此揭开,以后善举,借立基础。请拨东仓官地,开办农事试验场。容纳商人请求,减轻各种货物税。创办《公信报》,启迪民智,吕叔元主笔政,武进有地方报自此始。“一岁以来,百废俱举。”充分显示了屠寄的从政能力和扎实工作的巨大气魄。屠寄在任上“功令虽严,而心实平恕,未尝阿私所好,修怨作威,处理各事,一秉至公,在任稍久,阖境翕然,虽素仇先君者,亦皆叹服。”(下图为屠寄1912年五十七岁民政长任上时照片)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先生从海外回国,到达上海,然后从上海乘火车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消息传到常州,常州军政分府组织群众到车站迎送。列车开进常州站,孙中山先生在窗口微笑着向人们频频招手致意。亲眼见到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领袖孙中山的常州人民、府中学堂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屠寄任民政长到1912年底,嗣后致力于蒙古史的研究。袁世凯篡政,省委任屠寄为武进县知事,他笑着说:“我年近花甲,世间禄位,久已视同浮云。岂能低首垂眉,向风尘俗吏折腰?”辞不就职。
赵乐群冤杀陈士辛遭正法
1911年11月7日何健到常,9日成立军政分府,时仅二月,何以舆情欠洽,即行调省。赵乐群,号不党,江西南昌人,二十四岁毕业于南京江苏陆师学堂炮兵科,精拳术。光复前,屠元博特聘赵不党为学生参加省立中学联合运动会的临时指导员,后任学校兵操教员。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江苏各地已全面反正,独有南京张勋负隅顽抗,革命军围攻石头城。因常州府中学堂已停课,赵不党参加军队工作,在围城战斗中,赵不党用火炮攻城立了功。所以当何健调省之际,大家推举他继任常州军政分府司令。此时常州军政分府内的重要职务均为常州府中学堂的教员担任:国文教员童斐任书记,庶务何凯臣任军需,学监陈士辛当时已回松江老家,经屠元博推荐,特去电邀请,由赵任陈为军械官。赵与陈在府中学堂是同事,相知有素。
1912年3月19日,赵不党因任用私人,主观武断,听信谗言,在府中学堂晚上聚餐时,与陈士辛发生口角,竟突然翻脸,说陈士辛赴上海购枪赚钱,侵吞军饷,要给予捕杀。屠元博听闻后,大为震惊,立即百般劝阻,没有效果。后童斐及民政长屠敬山、屠元博之弟屠仲慎(时任常州高等实业学堂教务长)知道此事后,又一起到常州军政分府再三劝说。但赵不党仍背地里冤杀陈士辛。次日屠元博立即赴苏州都督府报告赵之罪行。南京留守黄兴用计诱赵不党至南京加以拘捕,在审讯时,屠元博设法从上海请来知情者、经手人薛懋、徐以桢(六均)、王志梁三人,作陈士辛无任何赚钱、侵吞军饷行为的证人。经法庭审理,赵乐群确系枉杀陈士辛。黄兴上报陆军部批准后方于同年7月将赵乐群正法。常州府中学堂于8月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悼念陈士辛。同时追悼的还有二位同学:陈佩南和钱守尧。学生陈佩南是一位三年级学生,光复时任职常州军府排长。一次奉军府令,晚间率兵一排赴漕桥剿匪,在搏战中,毙匪首匪兵十余人,使当地民众免受蹂躏。而本人则因战斗中腹部受伤,失血过多而牺牲。学生钱守尧在光复时回家乡,为当地保卫团员,在反击叛兵抢劫团之枪械时中弹牺牲。
朱稚竹和屠元博竞选担任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员
民国以后,地方政团迭起。1912年4月21日,朱稚竹与屠元博在16人秘密结社基础上,联合各乡组织公民同志会(后曾一度改组为同盟会组织),朱稚竹、屠元博为会长。城乡入会者逾五千人。同年8月,由会员多数同意,得国民党本部许可,又将公民同志会改组为国民党武进分部。经党员大会选举,朱稚竹、屠元博分别为正副部长。从此,朱辞去总务课长,专事党务。国民党武进分部积极办理省会、国会选举,与对党——共和党进行竞争,结果国民党籍当选省会议员六人,1912年12月22日,武进共和党、国民党竞选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员议员,国民党朱稚竹、屠元博和杨择三人当选,成绩为全省之冠,共和党惨败。朱稚竹、屠元博和杨择当选国会第一届众议院议员后,就到北京任职,参与制订宪法。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强行解散有国民党身份的议员,屠元博隐居天津,朱稚竹则弃职回原籍常州。1916年第一次国会恢复,屠元博、朱稚竹复任议员。“府院之争”后,屠元博匿居天津。1918年于天津患急病逝世,年仅39岁。1917年段祺瑞掌权,孙中山高举护法旗帜,南下广州成立非常国会,朱稚竹千里投奔,支持孙中山先生的护法斗争,参与选举了孙中山先生为非常大总统。据朱稚竹之孙朱兆京先生介绍:朱稚竹先后任两届国会议员,还担任国务院谘议,广东军政府参议。在孙中山1912年1月1日于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和孙中山于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朱稚竹曾两次荣获孙中山大总统颁发的三等大授嘉禾章和晋给二等宝光嘉禾勋章,勋章配有绶带,直径约八九公分,呈十二角星,已毁于文革。
本文参考文献:①《武进光复之回忆》吴樵长,吕叔元;②《常州光复始末纪实》顾峤若;③屠孝密、屠孝实、屠孝宧遗稿《先君敬山先生年谱》;童斐《常州府中创办十年大事述略》;⑤《护法国会议员朱稚竹》朱兆京;⑥《龙城春秋》2006年第一期,《清末常州“新”“旧”两派交锋始末》宗清元;⑦《常州市教育志》、《常州市志》、《武进县志》有关屠寄、屠宽、朱稚竹条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