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走进常中>>杰出校友>>学校老档案>>文章内容
童斐校长事迹记述
发布时间:2009-07-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童斐(1865-1931),字伯章,宜兴人。190711月受聘担任常州府中学堂国文教员,1911年兼任学监。19137月,常州府中学堂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五中学”,童斐被任命为校长,他是省常中历史上第二任校长。其治校很有特色,现略述二三事。

       

制订 “存诚能贱”校训

童斐一上任,就为省立五中制订了校训:“存诚、能贱”,并制成两块匾额,悬挂在大礼堂的墙壁上。“诚”,意是真心实意,无欺无妄,言行与内心一致。 “能贱,并非即贱,即人以为‘贱’者,我也能为之而已。”(童致诚《先严童伯章公言行之琐记》)每当新生入学,童校长第一件事,便是讲解校训:存诚,就是做任何事情,包括读书求学,待人接物,都要诚心诚意,而不能虚情假意。能贱,就是不要以为进了五中,就自认高贵,仿佛处处高人一等,而不屑做一些平常的琐屑之事。要看得起普通人,要习惯自已做一切平凡的事。1922届毕业生、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于198711月为母校80周年校庆题词时,写下了省立五中校训对他一生的影响:“1918年我进常州中学,童伯章校长为我们新生讲校训,两句话,四个字,一曰存诚,一曰能贱。我铭记在心,一生受用。”

担任昆曲组导师

常州府中学堂曾建立昆曲组。《中国昆剧大辞典》条目称,清代常州文人演唱昆曲者不乏其人,著名文学家黄仲则、赵翼、赵元任的父母皆擅昆曲。民国以后,教育界有识之士将昆曲引入学校课堂。光绪34年,常州府中学堂课余游艺班设有昆曲组,由童斐校长亲自担任指导老师传授昆曲。童伯章自幼师从宜兴徐舍美栖、精通四书五经且酷好昆曲、精通古乐的宗亶卿,长达13年之久。童伯章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在所著《中乐寻源》中专设“音乐与教育”一节论述之,认为“教育之大要,可别为两端:一曰知能之增进,一曰性情之涵养。两者轻重之较,以涵养性情为尤亟。性情正,而后道德正。道德正,而后智能之用,不入于匪僻。……正性闲情,莫善于乐。”

童伯章在课余游艺会中教授昆曲。笛、笙、箫、唢呐、三弦、二胡、鼓、板诸乐器,生、旦、净、末、丑诸角色,皆能一一分授演唱和演奏。校中经常彩排上演《长生殿》等剧。刘半农、刘天华、瞿秋白、张太雷、钱穆等都是常州府中学堂昆曲组的学生,国学大师钱穆扮演过《长生殿》中的郭子仪,瞿秋白曾参加昆曲组学唱《拾金》一折。钱穆曾在《八十忆双亲》一文中说,自已到晚年犹能以丝竹唱曲自娱,实得益于母校昆曲组的培养。

 

 

校长童斐下水作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