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124
①
题目:《这是什么滋味》
作者:陈睿言
又到了熟悉的工程学院了,一天下来仿佛感到已经过了两天。上午8点就开始训练,晚上八九点还依然坐在体育馆看台上观看各班的风采展示。
今天一天的活动真是令人百感交集啊,当任务完成时,我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而当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整个小组计划泡汤的时候,又是羞愧难当,那心里的感受真不是个滋味,明天要拿出更好的状态呀!
②
题目:《思维网络》
作者:陈孜科
如果说普通人的思维方式是限行思维,优秀人的思维方式是树状思维,那团队思维方式就是网络思维。
在这“盗梦空间”这项活动中这一原则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每一个人的眼光都被一小张图片局限,这注定需要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来构建我们的思想网络,人人成为逻辑鬼才。
埃隆马斯克说过:现代化的竞争,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网络之间的比拼。此中道理当如此也。
1.你的前面和你的后面(by董信元)
当你在进行逃生墙活动的时候,你是向哪里爬的?自然是上方,你是向哪里看的?自然也是上方,上方有什么?有你的目标和帮助你的同学。上方同学的帮助会让你感动,让你充满希望,每一个向上逃生和攀上逃生墙的同学都会和上方的同学说声“谢谢”。可像教练说的一样,你是否向你后方托你的人,说了“谢谢”?只有在失败时,我们会想起后方永远支撑我们的人,我们在成功时,是否会认为你的所有垫脚石都是理所当然?永远不要忘了所有帮助你的人,尤其当他在你看不见的后方。
2.群众效应(by曾兴旺)
在今天上午的高空挑战中,我们面对的人类最原始的恐惧之一——高度。说实话,一开始心中是有些忐忑的,毕竟谁都怕摔下来。但随着上去的人越来越多,也没有不成功的,心中对它的想法也变成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实际上在高空跨越空隙和在平地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高度和“我可能会摔下去”带来的心理障碍。但随着同学们一个个上去,这种障碍也就化为乌有,由此可见,身处一个群体之中,这个群体的整体氛围是会对个体造成影响的,从此,我们便可以明白一个好的集体的氛围的重要所在。
3.众(by颜佳成)
今天上午的逃生墙活动是最让我难忘的,不仅仅是因为其中的各种艰难,更是因为5班众人体现出的众志成城。
活动结束后,教练的一番话让我有很大的感触动。“你是否记得那个在你脚下支撑你、用自己的手和肩膀为你铺路的人?你是否有对他说一声谢谢?”很遗憾,我并没有这样做,所以在这里我要对那位同学说一声谢谢。一人两人绝对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可三人成众,用众人之力,即使这般挑战也不算什么了。
4.“给我你的手”——逃生墙(by曹艺筹)
这是最能使大家团结一致,放下心里的壁障,体现团队凝聚力的项目——逃生墙。
在一组高度接近4米,仅凭一己之力无法翻越的高墙时,唯有集大家之心,聚众人之力,才能顺利渡过难关,搭人墙、推脚、握手腕……汗水在一滴滴下落,同学们在一位位上升。大家有力的支持,让我感受到5班空前强大的力量。
我登上墙后几乎没有犹豫的,选择留在上面拉人。墙下送上了一位同学,他红着脸,额头面颊上全是细密如小米一样的汗珠。“给我你的手!”我喊着,努力向下伸,他也拼命的向上够,10厘米,5厘米,近了,近了……我猛的一抓,终于握上了他的手,但是由于天气很热,再加上情绪高涨,两手间的汗水使两手渐渐滑动,也看他就要完全松脱,我们几人合力,抱腿的抱腿,拎腰的拎腰,终于将他拉了上来。真是是千钧一发之际,患难真情之时。
1.盗梦空间(by,颜佳成)
一天悄然过去,这充实的一天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盗梦空间。听着很玄乎,做起来也迷迷糊糊,看到自己的卡,一片黑,两个小红点,一脸懵。然后听着别人的讲述,是那么充实详备,与我手中的抽象派艺术是完全不同的。但随着越来越深入的交流,每个人手中的卡片都产生了联系,这样一幅画中画并展现在了眼前,但仍有些细节之处难以推测。待到最后教练揭秘,这一幅画中真真切切地展现着,一种拨开云雾见光明的感觉,真的不要太好。
2.表述与联系(by曾兴旺)
表述清晰的意义,在“盗梦空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让别人明白自己想表述的信息?这是在平时从不是问题的问题,也在这个活动中向我展现了它的难度。当我拿到卡片时,面对卡片上那不多但抽象的元素,我才真正认识到表达清晰是多么的难,又是多么的重要,然后当每个人都说出自己卡片中的元素时,如何从同学们的表述中找到相关点,并将其按顺序联系起来又是一个难题。在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像表述清晰和联系能力这些平时不被重视的细节,在有时却可能成为我们路上的绊脚石。
3.鬼才脑洞—驿站传输(by曹艺筹)
下午的“驿站传输”活动堪称是全天最考验我们脑力的活动。
一上来教练就宣布了“三不”规则:“不回头,不超越,不说话”。在“三不”规则和每轮附加的规则下,同学们越来越紧张,脑洞也大了起来。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3轮,在“三不”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不许用手机”“不许移动载体”的两个规则。大家脑洞大开,思路愈发清晰,想尽办法钻规则的空子。有的小组选择了整组前进,由队尾的信息接收者直接在答题板上写答案;有的小组大声报出出答案,尽管违规,加80分扣50分,净赚30,血赚不亏;我们组更是厉害,通通向右转体90度,让最后一位组员横行,从我们身后穿过,直接将答案写上。既没有违反规则,也十分高效。体现出组员们的鬼才智慧,更体现出大家团结一致,协作前行的默契。
1.生命的意义(by董信元)
当抓住同学的手时,我们在想些什么?一片漆黑的茫然,对同学的手的依赖,经历各种障碍后对前方同学的埋怨,无法只通过手来告诉各方同学障碍的详细情况,这不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吗?父母也好,我们也好,对于这个庞大的世界而言都是无知而渺小,我们能传给后代的信息是少之又少,当我们拉起手时,这一简单的联系就会牢固的将你锁定在这个世界上,直到你前后的人,都放开手。
2.心灵之旅(by颜佳成)
晚上进行的活动是心灵之旅。蒙着双眼,闭好嘴巴,唯一的交流是同伴与同伴之间,手与手之间的拉一拉、扯一扯。感受着左右两位同伴手心的温度,那种对黑暗的恐惧、对未知的迷惘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温暖和力量。彼此互相拉着手,手与手间早已是黏黏的汗了,却未因此而松开,让人不禁升起一种安全感。于是同伴之间的间隔拉近了,嫌隙消失了,手与手更有力量地相握,而这股力量支撑我们走完了全程。
3.生命之旅——,爱的传承,我的成长(by曹艺筹)
训练第2天晚上,“生命之旅”活动着实让我刻骨铭心。
所谓生命之旅,意思就是让同学们站成一排,互相牵着手,戴上眼罩,只依靠前方同伴的手和附近教练老师的引导,完成一个长达50分钟的旅程。旅程结束后,我们在教练的引领下,回忆起父母与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
听完部分同学的发言和教官的话,我有了更直观的感受。父母用了20多年的青春,不只是把我们抚养长大,更是用这20年撞了许多南墙、走过许多坎坷,留下宝贵的经验经历给我们。就想像前方的队友牵着手引导我们前进一样,使我们一点点长大。但父母不可能永远陪在我们身边,我们也迟早有一天要放开手,摘下眼罩自己去闯荡生活,因此接受父母的爱,接受他们的经验教训,才对得起我们自己,才对得起父母20年的付出。
刘晨懿: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上午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参加高空训练,下午就参加刘攀岩,结果因为手短的原因,连上面的石头都够不到。虽然失败了,但是还是很庆幸自己参与了。
进过两天的训练,认识到了参与的重要性,很多项目你认为很难,但是有同伴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其实最后都可以完成。
孙逸芸:当一个旁观者
攀岩是下午的重头戏,虽然我仅仅是作为旁观者的角度观看一个又一个的同学完成挑战,但也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那些看似完不成挑战的女生们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女生虽然力量不大但比起男生更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实力很足的男生却有可能因为一些小瓶颈而放弃。
当不同的个性相互碰撞便更能让人感受到集体的魅力,当一个旁观者也不失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