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高三(3)班22号下午心得
发布时间:2019-08-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三人成“众”

高三三班潘玉洁

“逃生墙”是我对超越之旅最深刻的印象。起初,以为仅仅是一个两三米的高墙,以为很简单很简单,一跳就过。没想到,它有四五米高。我觉得那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

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去了几十个同学,我们也只用了几分钟,欢呼,越过,汗水浸湿了底座的人,上面的人的面庞和衣衫,面色通红、狰狞,但却抑制不住那种渴望将每个人都送上去的神情。只剩下五个、四个、三个、两个人了,其中一个人上去了,另一个人拉住了他的脚,都上去了。我们成功了,1953秒,成了!

九十二个人,仅仅是省中的两个班,但在那一刻,我们仿佛成了一体,只是想越过那障碍!

 

挑战

高三三班贺婧

1.“逃生墙40分钟完成的是精英”

19分半的成绩,为什么?是城墙,是箭,是鹰,是狼;一句“护”,一条条暴起的青筋,为家人们大声加油。血与汗,汗与泪交融,这何止是感动!信念交织,荣辱与共。

2.高空摸杆

作为女生中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我知道女同胞们早已经蠢蠢欲动了,但就差一个先上的罢了。因此小贺兴奋地穿上了设备,出于对教官们的信赖,再加上本来就心情简单,不恐高,迅速完成了任务。帽子太大盖住了眼睛,跳起来盲摸,摸到的那一霎那,感觉自己是人生赢家。

 

成长

高三三班周芷寒

雏鹰渴望翱翔

难免会面临漫天的风霜

海燕期待飞翔

必定要搏击滔天的巨浪

今日我同为同学少年

在这训练物上挑战这似火的骄阳

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战胜一切阻碍

实现那生命的远航

 

柴多火旺

高三三班许涵

其实我对逃生墙这个项目既期待又紧张。期待同学们齐心协力攻克难关,却又害怕是否会失败。

很感谢那些做底座的同学,他们默默承受着同学们的力量,却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我很感动,三班的同学们在逃生墙活动中相互鼓励,哪怕目标看起来遥不可及。

30分钟的目标,看似难如登天,实际上我们在19分钟左右就完成了。孙权说过:“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对于逃生墙来说,可能略显夸张,但是对于我们集体来说,就是胜利。

 

生命之旅

高三三班钱雨恬

腊哲人对人生指示说:“认识你自己! "近代哲人对我们说:“改造这世界!”今晚,在“生命之旅”环节中我课刻感到我个体的渺小和感知的有限。当这个都世界只剩触觉和嗅觉和听觉时,前面的同学就成了我们唯一的依靠。相比于几年前的自己,我成长了,也经常提及独立的话题。我希望尽快独立,但也希望在经济和精神独立后,孝敬父母,并拥有自己的灵魂件侣。对于未来的不可知,我并不害怕,唯一要做的,是永不停止学习。

 

渺小的伟大

高三三班蒋毓婷

今天印象最深的是逃生墙这个项目。虽然自己因一些伤病原因没有参加,没有亲身经历其中,但旁观者最清,草地上,一众同学动作出奇一致,都只为了保护在“逃生”的同学,高楼上,一个个高大强壮的男生男友力max虽然太阳已经把脸晒得通红,却依然为了团队,为了班级,为他人,也为自己。从未有过抱怨苦、抱怨累的声音。推举、拉拽、抬升,加油呐喊,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渺小的举动会聚在一起,便会带来伟大的效应而创造奇迹。

“伟大并非凑巧,我们握的手握好,我们或许很渺小,也做得到。”

 

“生命之旅”感想》

    “生命之旅”项目让我们明白了自己走向成功的三中力量,推动的力量,自己的力量和引领方向的力量。分别对应着朋友、同学的支持,自身的奋斗和父母、老师的指引。尽管三种力量几乎缺一不可,但是我们常常忽略那些司空见惯实则至关重要的东西。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无关紧要,反而应当成为我们关注与感恩的对象,这就例如我们的老师、家长。当我们真正想要好好回报她们时,他们或许就老了,他们无法陪伴你度过一生,但已在你的前半生为你的成长贡献了一切。因此,我们应当将自己的感恩付诸行动,在学习和生活中减少他们的担忧。

高三(3)班  汤钧哲

 

《生命之旅》

    今天晚上我们经历过了一段漫长的前所未有的历程——生命之旅。期初,对于这个活动,我不过是一知半解,在校园中蒙住眼四处走动罢了。但是当我蒙上眼,牵上手之后,我只能去感受并相信前面拉着我的同学,并将我所知道的不遗余力地传递给下一位同学。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对于前方,你一无所知,而又有谁能够像这样提醒告诉你呢?现在好好珍惜你的引导者,也就是你的父母,因为他们早晚会从生命的列车上下车。

高三(3)班  王锐

 

《汗与泪》

时间来到下午第一场训练逃生墙,又叫毕业墙,那高达四米多的绿墙无疑是一项大挑战,而老师将两班伙伴合为一队进行挑战,又是增加了混乱程度,无形中提高难度。下方作垫的同学自打一开始便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若上方拉的同学是引导的力量,那下方的同学便是推动的力量,所承受的是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仅用一只腿或一个肩膀便去承起一位伙伴的全部重量,令人肃然起敬。到了最后时刻,当最后一位同学通过努力被拉上去的一刹,泪还是流出来了,大家拥在一起欢呼,汗与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画卷。

高三(3)班  尹德望

 

《论智慧的使用》

    在今天的“飞书传信”中,我们充分体会到了运用智慧的重要性。

    第一组中,大家因为不熟悉游戏,所以采用的是比较原始的方式,因此效率低下。第二组中,有人想出了用声音传递声音的方式,虽然破了规则,但也因此而拿到了高分,这可以说是用不恰当的途径达到了正确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大概是不太恰当的,但如果是游戏的话,应该无事。第三组中,我们充分动用想象,但是方案A被否定,我们只能动用方案B,所得的效果不够理想,不过玩得还是很高兴的。

高三(3)班  罗懿帆

 

《生命的旅途》

    人生,如同在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的障碍。面前不断进取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能依靠的只有面前的伙伴和那强劲的手掌。同样,身后的伙伴,也依靠着自己的力量摸索着前进,如同生命的旅途,一站接着一站地飞驰而过。回过神来,列车已接近重点,环顾周围与同伴们相互扶持所渡过的艰难坎坷,回首早已成烟尘。相视一笑,所包含的,都是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高三(3)班  沈杨

 

《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论我们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首先,我们将给出一个概念:衰老的本质是自杀。高等动植物的衰老,实质上是自己主动破坏自己,也就是自杀,而不是原先所认为的不可避免的熵增(热力学第二定律)。这结论是目前的生物科学给出的,证据罗列这里从略。

    那么,为什么高等动植物会要“自杀”?关键在于,生物体形成后基因不会改变(辐射等因素不计),因而也就不会进化(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必须繁衍下一代,而下一代的幼体不可能竞争得过种群中已占据的大量资源,经验丰富且身强力壮的成熟个体(即使有父母保护也一样),这样下一代无法发展起来。

    所以,成熟个体必须死亡,以便给下一代让路,从而确保整个物种的生生不息。

    这个道理是不难想明白的。基因必须不断变化,社会必须更新换代,物种和文明整体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要建起新的,须毁坏旧的。

    所以,同学们,要感恩父母,感恩父辈。当父辈们老去时,我们要想:这是在为我们让路,是伟大的牺牲。

    事实上有很多低等生物是不会衰老的。我们体内专门用于自杀的“衰老基因”,是进化赠予我们的礼物,它确保了物种整体的生存和延续。

高三(3)班  俞博文

 

《毕业墙》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们开始了下午的训练。逃生墙是我自己上午便已经得出的项目,4.2米的绿色木板,如何齐心协力,将所有伙伴送过这面墙,是一个挑战。

    有趣的热身运动结束了,在听完讲解步骤之后,一声哨响,大家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几个高个子男生当仁不让义薄云天的当起了人肉基底,几位上肢力量矫健的男生健步如飞,一跃而上,用双臂撑过自己,结束了铺垫工作。一个又一个同学被送了上去,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赢得了好成绩。

高三(3)班  纪翔栋

 

翟宏  07:12:51

《逃生墙》

    一个人的快乐很短暂,一群人的快乐却能延续很久。一丈有余的漆板墙,我被安排在最后一个上去,一开始原本我打算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但看到黄奕斌一个人打起那么大的重量,我又加入了他们,为了群体的快乐。但天公不作美,一名同学一脚蹬碎了我的眼镜,我只能最后看着他们完成这个项目,但在合照时都很快乐,我也露出了一个难得的笑容。

高三(3)班  沈旭

 

《高空体验》

    第二天上午,我们进行了一项高空体验,一开始站在下面等待的我一直往后退,让其他人先试,发现他们都非常“轻松”地完成了项目,我才敢去一试。真正爬上去时,才发现与一般的三楼差不多。站起来时有些颤抖,但是却突然感觉到了安全绳的支持力,便突然定心了下来,便纵身一跳,并且非常轻松地跳了上去。其实并没有多么艰难,克服心中恐惧的自己,就能达到成功。当然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支持与鼓励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就像那安全绳一样给了我支持与保护。

高三(3)班  杨杰

 

《感言》

    来到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上午参加了传话游戏,面对教官的种种刁难,我们想尽了办法,但依旧不得不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取胜。

    在一个大环境下——人与人关系密切的社会中,很多时候会面临这样的困难,办事的与高层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我们应当学会沟通与理解。

高三(3)班    匡靖胤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