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与奇迹
高三2班 张天翔
上午的项目“盗梦空间”,每一组分到2-3张图片。单独看一头雾水,当我们分享讨论决定部分图片的次序后,就陷入了瓶颈,什么摄影棚,什么日本艺妓,什么玻璃罩啊列车的,风马牛不相及,如何联系起来?不过在教练的提示下,谜题如同撕开了一道口子,先前分享的信息几乎是自然而然地连成了一组图片,由微观到宏观。一边感叹于画面的奇妙,一边又忍不住骄傲这样复杂的拼图都让我们完成了。一个人做任务一定会被图片的数量和信息量的庞杂弄得烦不胜烦,但是一个团队凝聚在一起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一切麻烦最终都会迎刃而解。
团结创造奇迹。
打破规则
期待,忐忑,疲惫地度过了拓展训练的第一天,在蒙蒙亮的晨曦和匆匆忙忙的打扫整理中我们又引来了不一样的第二天。
驿站传信,三条规则似乎圈死了我们胜利的可能,但同时激发起了我们的所以未知的想象潜能。喊话,用手机,传纸条……我们似乎在规则之外重新领会到了这个项目。
规则似乎是死的,但是我们的思考却不能被圈死,一味地跟随规则被动的行动,低效而没有结果。人是有思想力的生物,在压力之下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打破规则,让我们成为规则。
高三二班 周芊妤
所谓创新 高三(2)毛辉
正所谓乌飞兔走,一天过的很快,第二天的活动开始了。首先进行的是“盗梦空间”这个集体活动,所有同学分成二十个小组,共同按顺序还原层层梦境。在教练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完成任务。接着大家来到昨晚精彩的才艺展示的举行地——篮球场,还没进场便有一股“阴风”袭来,这对长久滞留在炙热空气中的我们无疑是一大喜讯。在这里进行的是“驿站传书”,每一位同学按照规则向前传递信息,直到最后一位同学在前面的黑板上写下答案方可得分。我们小组由于一位同学具有关于这个游戏的经验,通过违反规则扣20分换来了答题成功的40分,成为暂时的第一名。但最后一轮由于失误落到第四,遗憾地结束了比赛。回想起昨天上午一样是与成功擦肩而过的自己,不禁长叹一口气。明明成功近在咫尺,却因为各种原因失之交臂,实在是有些遗憾终老的意味。不过,与拓展训练中教练原本就想要教给我们的道理相比,在体验过程中自己体悟到的道理或许更加深刻吧。再接再厉,我相信自己。
创新还是投机
三(2) 王闻起
拓展活动开展至今,我们参与了许多新奇的活动,这些活动后我们也总能收获不同的道理。今天上午的“驿站传书”也不例外。
同学们用各种特别的方法来达成信息传递目的。其中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冒着违规的风险达成目的,最后虽有损失,但也有收益。如:最后一位同学直接大声说出来传达给第一位。二.用创新的方法在不违规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如:首尾的同学用手机传达信息。
很明显,这个游戏就是想让我们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但就以上两类方法,却都有投机的意味。若放置于社会,前者就等于告诉我们在违法的情况下干方便自己的事,只要这件事到最后自己收获的比损失的多就可以去做。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我认为这个游戏的违规成本未免太低。而后者就是说,在一个不完善的规则体系下,可以通过找规则漏洞甚至是自创规则来达成目的。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比前者更严重。
因此我认为这个游戏初衷是正确的,但其过程中却很可能将同学们导向不好的一面。创新还是投机,一定要明确界限。
从“盗梦”到“美梦”(张雯)
30张图片组成复杂“画中画中画”,上午的“盗梦空间”项目果然名不虚传。
20个小组,41位同学,从拿到卡片时的迷茫,到最后分析得头头是道,一切全凭自己的摸索和推理。析毫剖厘,顺藤摸瓜,大家不放过任何细节和线索。热烈的讨论声没有停止过,几乎每个同学都认真参与其中。
正如影片《盗梦空间》中的“梦中梦”,甚至是“梦中梦中梦”,这三十张图片的内容组成了“画中画中画”,其复杂程度,不参加这个项目是难以想象的。
大家排好图片的顺序,揭晓谜底的那一刻,相信每个同学都有那么几分紧张。当宣布“挑战成功”的那一刻,所有的紧张便化为了激动与骄傲。
“盗梦空间”中的每一个人,终于美梦成真。
合作与默契的力量
忙碌而辛苦的第二天在早晨吱呀作响的开门关门声中开始了。经过振奋人心的队名、队训呐喊后,我们开启了今天的第一个项目:盗梦空间。和电影盗梦空间相同的是,它是很有想象力的一个项目,更加难的是,每个由二三人组成的组拥有至少两张的图片需要我们拼接。经过昨天的经验总结,同学们都开始意识到合作和秩序的重要性。虽然过程很复杂,但是我们最终还是很好地完成了这个挑战。每位同学都惊诧于我们团体力量的强大,也体会到其中需要我们拥有的那些特质。
之后我们迎来了和一班battle的项目:驿站传书。在之前只听说过这个游戏,没有想到参与起来确实有挑战性。我今天的收获是:要学会变通、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借助工具,也懂得团队的默契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该出手时就出手”。
高三2 查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