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 高三(2)陆承安
一天最精彩的部分,唯一的益智类任务七巧板,如何拼接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如何重构游戏规则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教官给出的规则很具有迷惑性 ,一度让几个组将其定义为竞争环节,且由于任务信息不对等,每个组都在合作与竞争间摇摆不定,队长也无法统一意见,直到有人因传递材料被判违规才开始猜测有人会担任调度的职责。
转折在于身份特殊的第七组亮出自己的任务,全队才在第七组的统筹下互相配合,但没有将所以七巧板都交由七组安排,未达到最大效率。
直到游戏结束我才弄清规则关键在于信息共享,由此基础上方能建立互信,开展资源共享。而现实中的社会集体不似班级这般有天生凝聚力,且个体之间的信息共享由于没有足够强大的领导力量(第七组)来统筹就更难开展。某种意义上讲,此类游戏提供了一些简单的社会学模型,如果将规则和提供的材料丰富化,呈现的结果可能不仅仅止于游戏和增强团队凝聚力了 。
从“七巧板”说开去
三(2) 丁圣哲
分成七组七巧板?比谁分高?当然没这么简单!看着零散的5片颜色不一的板,再看看任务卡上的图案。第七组同学的声音才勉强压过了争吵高呼声,听了第七组的任务,我们才恍然大悟,自愿将自己的卡片交出。几十分钟后,游戏结束。在送了一口气,我不禁开始反思:这个游戏,是竞争还是合作 如果顺利进行?这些信息,为什么在游戏开始时,我们没有get到,后面的协作也十分混乱。
我觉得有两点:一,我们强烈的竞争意识使我们不愿意将信息共享。二:利己主义使我们即使在知道真相后也想让自己组先完成,不愿意等一个一个组轮流过。因此,有时想想,合作确实比竞争更有利于信息共享,也更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请相信
高三(2)班 邹双羽
当竞争出现的时候,你会选择和你的对手们合作吗?也许会有人不相信对手会和自己真心合作。但如果说竞争是会产生胜与负的话,那信任的合作带来的或许是双赢。
今天下午的七巧板活动似乎就是在告诉我们:你的对手,有时候就是你的朋友。作为第七组指挥组的我们,在六个组之间穿梭,互相交换七巧板和图案,其他每组都要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以获得积分。其实,大家手里的板都是随机分发的,无法组成相应的图形,但同学们都希望先完成本组的任务,就时常会出现不肯外借七巧板的情况。四十分钟的游戏转瞬即逝,我们最后只差一步,获得了949分。
任务虽然没有成功,但思考没有停止:如果我们愿意精诚合作是不是就会成功?如果我们早一点告诉大家第七组的任务是不是会更快进行?我们是不是应该更相信对方?
故事本没有如果,但请选择相信。
标题:如梭机一般
其实今天一天下来都很疲惫,各项团建活动安排得紧锣密鼓,穿梭来去其中,我唯一的感受就是:仿佛都要把灵魂抛掉了。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那个拼七巧板的活动,就我个人而言,这确实是一项需要强大的统筹兼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活动。从开始我们都以为这是各个小组间的竞争,终于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才发现并不然,我们要做的只是完成每个小组的任务,最后得到一个总体的分数而已,没有理解到任务的目标核心。实在是反转性的讽刺与警醒。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第七组的同学们,我们每一组为了完成任务,全都吵吵嚷嚷要这个要那个,而他们则要跑来跑去出谋划策为我们筹集板,实在是辛苦了!谢谢你们!
总之,为我们所有人都鼓掌,真的有见识到很多同学不一样的一面。对于有遗憾的地方,可能是因为今天还是第一天不能很好地适应节奏吧,明天我们一定可以做到更好的!
高三二班 陈佳慧
2019.8.21
8.21下午记
三2张益驰
今天下午的三个项目都很有挑战性,高空项目、七巧板和挑战五分钟,高空重在突破自我,七巧板暗示合作,挑战五分钟则是兼具了合作和智慧,以及运气。
高空项目不能避免恐高的生理因素,挑战五分钟的颠排球环节更是对极短时间内小组成员的配合和完成游戏的方法思考产生了巨大考验,因此,我认为七巧板项目是最有意义,需要动脑、需要合作,然而体力上不会过分劳累的项目,虽然嗓子喊哑了。
不禁思考什么是团队合作?
高三二班 郑语宁
所谓失败
走过操场的时候看到了一句标语“挑战没有失败”
高空项目,与空中的杆子擦肩而过算不算失败?七巧板项目与一千分查了几十分算不算失败?挑战150项目死活完不成十个垫球算不算失败?
从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都没成功,可是颤颤巍巍地站在高空,越出那一步时,我们都成功地做了一会勇敢者啊。
老人与海当中的圣地亚哥没有带回完整的大鱼,但是他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精神让他成为了精神的胜利者。
我们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