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专题网站>>党建工作>>党员论坛>>文章内容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学校党建工作论文(三)
发布时间:2011-06-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论 学 校 党 组 织 的 建 设
中共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党委理科支部
   俊
学校是人类播种文明,发展文化的主阵地。教育的使命要求文明要将教书育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党组织的建设有机结合。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包容、飞跃发展的时代。我们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建设的能力,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先锋带头作用,在各项工作中做到创先争优
一、历史上的学校的产生及其发展  
在我国,一般认为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传说当时已有”“”“三种教育机构。是兼施养老与教育的机构,具有明显武士教育的特点;则已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军体性的教育机构。到了商朝又增加了营宗已包含了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即有一定的场所、有一定的学习内容和教与学的活动,标志着我国学校教育的成型。营宗是传授礼乐,造就士子的专门机构。到西周已有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制,包括成均”“上痒”“辟雍”“东序”“誓宗”“拌宫在内的大学和小学,以及塾”“”“”“等国学和乡学的两级学校。秦汉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明显提高,学校教育继续发展,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出现了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主要任务的太学。唐代,经过开国后一百多年的经营发展,官学制度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中央有六学二馆,地方有州学、府学和县学。此外还有大量的私学和书院。在西方,进入奴隶社会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古代学校。如古埃及的僧侣学校、书记学校、宫廷学校,古希腊、斯巴达的国家兵营式的公共儿童宿舍,雅典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高等学校等。到了中世纪,西欧又出现了为世俗贵族和僧侣贵族培养统治人才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总之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都不约而同的产生了学校这样一种教育活动的场所。学校的产生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学校教育体系又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社会的发展又不断的促成学校教育的改革和进步。可以这么说,当下的学校中学生的思想、学生的素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决定了中国未来发展的高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教育还面临很多的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任重道远。
二、早期党组织的产生和学校教育密不可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9195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20年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陈独秀、陈望道、李达、李汉俊、施存统、沈雁冰等。其中陈独秀早年毕业于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1901年留学日本。陈望道民国4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等校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李达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后到日本留学。李汉俊1902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施存统1919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沈雁冰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可以这么说我党的产生和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尊敬的毛主席,周总理从小都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共产党从成立以来一直十分注重学习,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从而能够克服千难万险缔造了伟大的新中国。可以这么说没有老一辈革命家的早年的努力学习,没有新的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就没有新中国。
三、学校的育人功能和党组织的建设具有一致性。
中央大力倡导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学校的党组织建设更要体现其先进性,在党组织建设上做到创先争优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党组织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地方。因此二者都是在提升人的素质上做工作,具有一致性。学校的育人不仅是要在知识上、文化上充实学生,更是要在做人、做事、人生理想上引领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同样也是围绕提升党员素质,培养党员干部,发展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来进行的。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意识起着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学校党组织在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党组织文化的建设,并且将校园文化和党组织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学校的领导、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同时党员领导和教师还承担着建设好基层党组织的重任。教师党员在教育好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发展优秀的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基层党组织在关注每一个党员发展的同时,尤其要积极关注优秀的青年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有思想,勤奋踏实的学生要主动发展他们入党。
四、对当前学校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1、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质资料大大丰富。然而面对巨大的人口、经济、环境的压力,我们依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党员师生中加强宣传,从平时的小事做起,节约能源,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2、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多元的思想文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但是追求个性的同时,并不能忘记“团结和协作”,团结就是力量。党组织建设要围绕提高组织凝聚力,创建积极交流,积极合作的氛围。
3、加强公民理性精神的教育,提高师生整体素质。
一个好党员首先应该是一个好公民。而理性精神,独立的思考正是当代公民的一大特征。作为基层党员要认真学习,不断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
4、加强优秀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党的接班人。
进一步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青年学生是我党的新鲜血液,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通过学校业余党校的学习,通过平时党组织的积极帮助,让他们尽快的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5、定期开展读书活动,通过阅读提高师生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
利用学校环境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多读书、读好书活动。有利于师生拓展视野,提高认识能力,从而使党组织永葆创造的活力。
6、定期开展教师党员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走访老革命、老干部和困难学生家庭,参加义务文明岗,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党的组织建设和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党员和老百姓多交流,心连心。
总之学校党组织的建设十分重要。我们要以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为抓手,以常州申报文明城市为契机,做好党组织建设活动。
 
20115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