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统群工作>>团建阵地>>旗正飘飘>>文章内容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第十四周升旗仪式
发布时间:2017-11-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婷

 

承办:高三(9)班团支部

时间:20171127

   参与人员: 主持人:陈希羽   介绍人:唐家迪    发言人:黄钒 王宇辰          

               旗手:王子聪     护旗手:吴与伦  蒋展  

 

团支部介绍:

高三九班团支部,群星璀璨绽光华。

先有慕子授语文,阅读作文两手抓。

数学课上悉心听,面订助你一百八。

英语安琪讲语法,良师益友便是她。

天峰战神传技法,游标卡尺不读炸。

化学学科知识杂,瞧着化学式秒懂sp几杂化。

有这五位老师护法,看九班同学妙笔生花。

争分夺秒勤学习,手脚并用把题刷。

有人妙指点江山,修改作文巧升华。

穷追不舍问错题,多问多改把分加。

辩论场妙语连珠,驳论据弹无虚发。

合唱那达慕中三元,气吞山河显神话。

拓展训练砥砺行,两面锦旗班中挂。

运动场上汗如雨,争名次意气风发。

我们用明朗的笑语触碰学习的火花,

我们用积极的心态体验思维的摩擦。

三年磨砺,剑指高考。

看我九班厚积薄发!

国旗下讲话:

       向省中致敬

前几日是母校110周年华诞,身处于校园之中,这场盛典的序幕已经很早拉开,图文广场前早已立起的“做基础教育的领航者”的牌子与写着“风华弦歌,百又十载”的红蓝旗帜,时刻提醒着诸位这场属于省常中人的庆典的到来。

然而在欢庆祝之余,我们是否想过,我们为什么要纪念。

纪念首先是对于过去的肯定。

不能忘却大师们的影子,诸如无产阶级革命的瞿秋白、张太雷,抑或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的周有光,现代汉语词典的前期主编吕叔湘,倡导白话文改革的先驱刘半农等等,这些大师级的人物,都为省常中这个名字添上了独特的气韵。

但更令人无法忘却的是他们对于校训的完美诠释。

譬如钱穆,身为史学大家,在香港,甘愿俯身办学堂,时局动荡,维系困难,却依然坚守。譬如吕叔湘,虽腹中有经纶,但遇到有用的材料,仍然用纸笔抄录下来。譬如刘半农,在报纸上刊登启事,征求各地的“骂人语言”,以身试骂,只为深入了解语言。此类的譬如还有很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出存诚能贱的深刻内涵,这是省中学子们的气韵。

然而这些前人们的成就,仅仅是一个学校的缩影。省中的气韵更体现在集体中。

抗日战争后,省常中艰难复校,却奇迹般组成了一个名师荟萃的优秀群体:张式老师著有《高中化学》;金品老师有《金品几何》等多部专著;杨孟老师把英汉模范辞典倒背如流,学生问字,他只说第几页;吴樵长讲地理课背向黑板,教鞭往后一指,必恰到好处地指正黑板上地图有关位置。吴锦庭老师将高中三册英文从头背到完。他讲课轻松流畅,边讲边表演。这种教师的专精,是一种气韵。

十年浩劫中,现任苏教版语文编写组的成员王栋生,经过常州,无处可以投宿,便请求在省中留宿,学校接纳了他,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种温存,也是一种气韵。

时间的推移之中,这种由“存诚能贱”而生出的气韵,让新时代的省中愈发熠熠生辉。省中独有的气韵也不断增添上了新的内涵

百十十周年的校庆,正是对于这种气韵的肯定,诸位校友与老师们已然是立在我们面前的高峰。

然而除了过去,纪念的意义更在于向前看。面对过去校友与名师所树立的高峰,我们更应该树立起勇于攀登的目标与信念。

马洛里有言的:“为什么要爬山,因为山在那里。”心怀敬畏,敢于超越,这正是省中人的性格。

青年时期周有光先生在创作《汉字改革概论》的过程中,也遭到了学界的辛辣嘲讽,有人说 “这个年轻人太狂了”。于是乎,他只好回家面壁,独自创造。再写,学界再骂,攀登的道路上没有鲜花与掌声的拥簇,只有推搡与嘲讽。周有光先生能够坚持下来,所凭的,正是勇气。半世纪后,骂的人倒了,他的著作立着。尽管面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他却坚信山顶的“豁然开朗”。

又如青年时期的刘半农先生,在新文化运中之中,面对恪守传统的反白话文人士,以及各方的犀利批判。他能够坦然面对,一句打油诗:“常还不尽文章债,欲避无从事物麻。”将自己的豁达与坚守诠释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这种勇于攀登与征服高峰的勇气,正是“存诚能贱”四字的一种衍生——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而这种精神,与“存诚能贱“四个字一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省中人。

正如钱穆评价《论语》时曾经写过:“孔子的体悟,是切实践履所获得的,必须做到知行并重,才能有豁达的境界。“这段话正是“存诚能贱”四字的极好诠释

也许相隔几十年,钱老先生对中学时候的校训已有些模糊,但“存诚能贱”四字已经完全融入到他的血液中。同样,在相隔百十年后,这四个字也依然富有活力,在纪念中彰显光芒,并将继续照耀着一届届学子,生生不息。

省常中贴吧有诗云:“仰望佛塔月上光明,俯瞰常中星耀灯火。”诸位正是这灯火的一份子,一百一十周年校庆中,我们在纪念中回首,又在纪念中前行,用如今兴许不大的光辉,照亮未来的前程。

我们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