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2013级高三(13)班团支部
时间:2016年3月28日
参与人员:张林寅,李金呈,吴陈炜,冷钊雨,李论,符源,戴希阳
旗手护旗手介绍
旗手:李论
他初识话不多,像是大家认为的理科生;乍看很腼腆,想不到课堂上妙语连珠满腹经纶。你有没有见过他,对厚重书本揣摩,最终的豁然开朗;他有没有向你说,朝一流名校拼搏,努力后前途坦荡。真高手的技能永远在心中从不挂嘴边,一个录了美国前15名范德堡大学的男孩,一片藏着沉船宝藏的大海。
护旗手:戴希阳
外教课上每次坐在最前排抢答的是她,喧闹的课后默默伏案奋笔的也是她。不论什么样的环境她的内心总似那清澈宁静的湖水,能专注于重要的事。元旦前夕,她就收到了香港大学精算系的录取,可她对学习的热情丝毫没有因此而削减。生活上,她总是热心的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是朋友心中的小棉袄,老师身边的好帮手。运动会的赛场上,她飒爽英姿,为班级征得荣誉。相信她的未来的人生如充满希望的朝阳,灿烂辉煌又照亮身边的人。
护旗手:符源
她,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不但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同时对琴棋书画都有所研究,德才兼备,内外兼修。她认真负责地做好物理课代表的本职工作,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她已收到美国理工类大学排名前五的伦斯勒理工学院等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希望她在美国这个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地方更加出色!
国旗下讲话
内向,也能闪闪发光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内向,也能闪闪发光。
当多数人提到内向二字的时候,总是心照不宣地想起这么一类人,他们质朴、害羞、胆怯,总因活在他人的光芒之下而变得默默无闻。也许你也曾为自己的内向而苦恼,偷偷艳羡着那群总在台前活动的人,他们似乎从小就是为了大放光彩而诞生的,他们总能毫不吝啬地给予笑容,总有数不清的朋友和从不单调的日常生活。人们总习惯性地把这些现象归罪于性格的缺陷,认为外向总是在内向之上的。外向的人是毋庸置疑的优秀,而内向的那一群仅仅是个错误。但这样带有偏见色彩的观念,已然被生活中的实例驳倒。
显而易见的,我们身边并不乏内向的人。大家应该都对人格测试很熟悉,内向和外向两种人格,在数十个问题的考量后,便一目了然。正是在一次美国心理学家大规模的调查中发现,有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受访者是内向型人格。鉴于这么庞大的数量,我们是否该质疑一下自己的曾经默认的论断,转而开始思考两种性格的数量相当是否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意义的相当。
紧接着,更具说服力的证据出现了,调查研究表明,内向的人做着很大一部分重要的工作,譬如有人在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里止步不前的时候,那些性喜宁静的人开始着手于一个人的勇敢和坚定。他们在独处的时间里创造自我的价值,无须觥筹交错的应酬,也无须刻意伪装出来的客套,有人提起笔来成为影响力颇大的作家,有人醉情于韵律被塑造为一代音乐大师,也有人埋头研究饮食的创新成全了普通人的感官体验。
现在让我们来客观清楚地看待这种偏见 我们需要了解真正的“内向”到底是指的什么。它和消极意义上的害羞是截然不同的。害羞是对于社会评论的恐惧和回避,而内向更多的是,关于一个人怎样对于刺激作出回应,包括来自社会的刺激。其实内向的人是很渴求大量的鼓舞和激励的。与外向者不同的是,内向者的存在感最强烈的时候,不是他们精力最充足的时候,最具有能力的时候,而是当他们存在于更安静的,更低调的环境中。所以说,内向与外向仅仅决定了最适合自己的环境,而真正的关键在于把我们的天赋发挥到最大化,即把每个人放到对于各自正确又合适的激励的区域中去。
许多历史上的重要角色,其实是由内向者扮演的。让我举一些例子给你们Anna Eleanor Roosevelt, Rosa Parks, Gandhi -- 所有这些人都把自己描述成内向,说话温柔甚至是害羞的人。但他们仍然站在了聚光灯下,勇敢地把自己的理想传播到世界各地。这证明内向是一种属于他们自身的特殊的力量,因为人们都会感觉这些人是领导者同时是掌舵者,而不是由于他们喜欢指挥别人或是享受众人目光的聚焦。他们处在那个位置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这是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因为他们行驶在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上。
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最重要的体系和制度都是为性格外向者设计的,那里有适合他们需要的刺激和鼓励。小组协作型的工作和学习方式是时下的大热,然而,在此模式下,受益的几乎只有外向者。
我们现在所应努力的方向,是寻找一个文化上的平衡点,在大家都推崇的团队合作的大背景下,做出一些调整。
试想一下,人们聚到一起,交换着宝贵的意见的同时受益于不同性格的取长补短,这何尝不是一种一举两得?我们当然需要互相鼓励促进要一起学习工作,但是我们同样需要教会自己怎么样独立完成任务,这对于外向的学生们来说同样是极为重要的,他们需要独立完成工作,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这是他们深刻思考的来源。
内向的人善于独处 他们能在一个人的时候全身心的遨游于我们自己的大脑。他们总是在想象,在联想。
J.K.罗琳是一位内向的作家,她创作的的哈利波特系列,以鲜明的人物,童话般的世界,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小说
内向的人更适合团队,他们能化安静为力量,在一大群人的喧嚣之间,同时聆听不同的谈话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注意到他人的成败,并选择去做那些让他们成功的事情,规避不能做的事情。
内向的人也适合沟通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曾被认为是一个内向的人,但是他的演讲却让征服了全美国选民这归功于他沉稳的性格让他花更多时间准备,尽可能的确保展示最佳状态,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
我想提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高中生我们更应该拥有自己对于事物的独特判断,借助生活上的启迪,从而发挥内向性格的独特优势,我们可以试着去除一些由偏见带来的障碍,然后在独处时深入我们的大脑,时不时的再深入一点。那里迸溅出了思想的火花,于是我们变得闪闪发光。
要记住,耀眼的舞台并不只属于外向的人。
我们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