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团委>>团建阵地>>文章内容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第十三周 升旗仪式
发布时间:2015-05-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孙越雯

 

承办:2014级高一(9)班团支部

时间:2015年525

参与人员:

主持人:李雄

旗手护旗手介绍人:黄恬

国旗下讲话人:段弘毅、周萌萌

旗手护旗手介绍

旗手:钟永琦

逸群之才,文思过人;恭谦谨稳,持之以恒。虽能言善道却踏实好思,虽锋芒隐匿却出类拔萃。无私慷慨,至诚至真,身为副团支书以身作则一身正气,置身学海又刻苦钻研,勇于攀登,攻克难题。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甘俯首为众人之公仆,更有鸿鹄之志辽远抱负。此为钟永琦,虽知脚踏实地,必以勇毅当先。

护旗手:匡悦菲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温柔沉默,观之可亲。以谦谨之心率举班之奋进,以热忱之意助众生之前行。不骄不躁,无怨无悔,奔走于大小事务琳琅活动,是学生会之得力助手,更是一班之长,群龙之首。落落大方,才华秉异,能考场勇夺桂冠,亦能颔首浅唱低吟。此乃匡悦菲,九班之班长,吾辈之楷模。

护旗手:李可然

学识广博,矢志不渝;乐善好义,古道热肠。是至诚逸群之真君子,以笙磬诗书陶情适性;是飒爽果毅之大丈夫,于关键之际迎难而进。军训期间身为舍长,责无旁贷;科技节上机智过人,应对裕如;物竞场中勤奋刻苦,力争上游。天赋异禀,且足履实地,其心匪石;才情过人,而不矜不伐,虚怀若谷。此李可然是也,大家风范,精神领袖,终不可谖。

 

国旗下讲话

知行合一:良知行为的合一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知行合一:‘良知’与‘行为’的合一

纵观中华历史,在儒家文化中,知与行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困扰众多哲学家的问题。南宋哲学家朱熹曾经提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的理论。他认为,致知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就无法进行真正的实践。朱熹的理论继承了孔子儒家理论的精髓,并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完备无误的。直到明武宗正德三年,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一说,才真正地开始对知与行的关系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

王守仁曾被贬贵州。在贵州龙场,他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开创了他的阳明心学。后来又提出了知行合一学说。这些理论帮助他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和洪都的宁王之乱,也使得他扬名百世。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提出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他提出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与朱熹不同的是,他强调知与行并不是两方面,而是以一个整体的形势存在的。

王守仁知行合一的理论,给后人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以及极大的鼓舞与启示。在他之后,嘉靖年间的政治家张居正苦心研究心学,在经历了无数的政治斗争后理解了知行合一的真正含义,从而进行改革,用一条鞭法暂时挽救了逐渐衰落的明朝。而更有近代家喻户晓的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影响了整个中国教育领域,而他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知行合一理念的熏陶。改名“行知”,正是他坚持知行合一的体现。

知行合一,纵然是一个思想道理,却被运用在各种方面,或者说,包括了很多方面。在学习中,我们所获得的知识构成我们的‘知’,不仅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还有为人处事的道理。而行,就是对这些知的合理运用。对于学生而言,对于知的行,一方面是通过考试进行检验,比如我们已经过去的期中考试;另一方面,学生的自主试验和自主探究,也是知行的体现。如我校的科技节,自主研究性学习等,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合格的履行知行合一理念的平台。同学们在科技节中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灵活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投石机摆动,滑翔机飞舞,点点的火星在轻微的跳动,正是那知行合一的写照;在研究性学习中,同学们同样也履行了这一思想。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等等,皆是同学们思维火花的闪现,而这些火花,就代表着行;而这些行,都来自于同学们平时学习到的知啊。

而在生活中,对于良知的“行”,则是一个巨大的困难。王守仁就这一方面提出了“致良知”一说。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所谓的传统美德,孝道,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等我们所学过的“大道理”,其实都属于“良知”。但纵观整个社会,人人皆知的道理,为何难以在社会中得到体现?这便是最难的“致”的过程,一个兼知兼行的过程。《美国宪法》中明确提出每个美国公民都享有隐私权,可为何还有‘第四公民’和棱镜门事件?部分中国官员挂着为人民服务的牌匾,却私下做着贪污腐败之事,心甘情愿成为老虎与苍蝇。曾经一起高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人们,却毫不犹豫的乱丢垃圾。从插着国旗的汽车里丢出的烟蒂,虽小却无比的扎眼。同学们,扪心自问一下,当你在说谎时,是否想过要诚实守信;当你在偷懒时,是否想过要勤奋刻苦;当你在与父母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时,是否想过孝道二字……

这些错误,我们都会犯,因为每次阻挡知行合一的,叫欲望。良知与欲望的斗争是做到知行合一这一步中最为困难的一点。只要我们还是人,就会有欲望,就会有思想斗争,那么我们在做事时就会去思考其他方面,因而犹豫。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时,人做事时便不会思考其他,就是一味的按照自己所知晓的“良知”进行行动。到那时,人才是真正的完人,这个社会才会是一个真正和谐安康幸福的社会。

所以,作为一个学生,更作为一个省中学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一在学习中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并知晓如何去合理运用这些知识;二便是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尽可能的做到“致良知”,那么你便会发现:只有知行合一,才会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顺,走得更远。

我们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