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有多少个妖怪?”“人的鼻孔为什么向下?”……
我市14名通过复旦“千分考”面试的学生谈感受
“奇葩”题不“妖气”,重要的是展示思考过程
本报讯 昨天,复旦大学2013年自主招生考试(俗称“千分考”)江浙沪地区面试结果公布,省常中的8名学生、市一中的4名学生和前黄高中的2名学生,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夺得复旦大学预录取资格。也就是说,他们在今年的高考中,只需达一本分数线,就能进入复旦。据了解,今年全省共有158名学生获得了复旦预录取资格,与去年人数一致。
近日网络上一度热传的复旦“千分考”奇葩面试题,常州的学生有没有遇到?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省中高三(12)班的刘阳和冯晨妍,笔试分数都不算很高,但面试均顺利通过,来看看他们如何靠面试“逆袭”——
教授会故意说错话,或出道脑筋急转弯。
“《西游记》里有多少个妖怪?”“人的鼻孔为什么向下?”这些网友们眼中的“千分考”“神题”,在刘阳眼里,并没有那么变态,虽然“5个教授面试1个学生,聊足75分钟”的形式挺叫人害怕,但他试过之后却觉得“感觉不错,你放松了,聊开了,时间过得很快”。
其实,小刘面试,教授们提的第一个问题就不按常理出牌:“说说你自己,说简历上没有的。”这让小刘有点为难,因为谁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写在简历里了。但他反应很快,马上就想到了高中时在实验室酿米酒、葡萄酒的经历,一说出来,就有一位教授颇感兴趣,跟他热烈讨论起了酿酒控温杀菌的窍门,足足说了10分钟。
别看教授们提问很犀利,他们有的时候也会故意“使坏”,让考生“吃苍蝇”。刘阳说,一个教授问他,中国作为一个内陆国家,要成为海洋强国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当时他就意识到这个表述有误:“中国不是内陆国家,我直接指了出来。”
不过他同学就没这么幸运了,他遇到了这样一道“坑爹”题:“某人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用了80分钟,回来却用了1小时20分钟。这是为什么?”当时他就傻眼了,后来考官揭示谜底,80分钟就是1小时20分钟。
“考官就是要考验学生是否有逆向思维,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懂得质疑。”刘阳说。
有时不是为了你的答案,而是在意你思考的过程。
相对于刘阳的“感觉不错”,冯晨妍之前却一直担心自己面试过不了,因为“我说了很多次不知道”。
“‘猎豹奔跑速度比羚羊快,为什么羚羊还是能够逃脱?’这个我就不知道,还有一题,‘两张图片,一张是中国的贫穷山村,一张是中国的繁华都市,让你选一张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你会选哪一张?’我也很纠结,最后叙述了半天都没得出一个结论。”小冯说。
但是正因为说“不知道”,小冯获得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教授们开始启发她找答案,而她也会顺着教授给出的提示思考下去,并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现在回想起来,这也许正是考官们最想看到的——这个考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遇到问题他怎样处理。如果考官问一个问题你就知道答案,他反而会很快转移话题,没机会了解你。”她说。
该校课程与教学处主任吴健老师也认为,“千分考”面试并非要学生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考官更希望从学生探索答案的过程中看出他们的潜力。
关于准备:“我们爱读教科书的边角料。”
提到自主招生,很多人都会觉得无从准备,小刘和小冯也有同样的感觉。不过小冯也说,把学校里的知识都掌握了,做到各科全面发展,拿下笔试问题不大,超纲的题毕竟是少数。
而要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学生们都说,知识面很重要的。看新闻、读杂志、读各种杂书,跟同学经常讨论,是他们拓展视野的法宝。
“教科书的边角料营养很丰富。”小刘半开玩笑地说,“它们通常是一些小掌故、课外拓展,有些注释会写,想了解更多知识请见某本书,然后我就去找来看。” (常州晚报李荔)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