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12日,常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论坛在省常中举行。中国三位教育界的风云人物——“新东方”总裁俞敏洪、教育专家魏书生、任小艾亲临常州,给我市教师带来了三场精彩的教育专题报告,并跟与会的教师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俞敏洪:好老师能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在北大教书7年,后创办新东方教育集团,俞敏洪对老师这一职业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在专题报告《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上这样说:“当老师,我觉得挺幸福,我不打算离开教育岗位,我最向往的职业是高中校长。”
在俞敏洪的学习生涯中,有3位老师令他终生难忘,第一位是高中老师。“那时农村教育条件差,我所在的班级水平也很差,可是这位老师却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参加高考。他说:‘我知道你们都考不上,但是一定要试一次,这样将来当你拿着锄头在田间干活,抬头看蓝天白云时,会想,我也曾为改变命运奋斗过,即使这次尝试没有成功。’那次高考我们确实全军覆没,但就因为这句话,我又坚持了2年,在第三年考上了北大。”俞敏洪深有体会地说,“一个老师说过什么可能自己很快就忘记了,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却是终身的。”
第二位难忘的老师是复读时期的班主任,在俞敏洪看来,那位老师非常有人情味,他会带着学生一起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帮他们放松心情;晚上10点多学生们饿了,他会冒着被校长处分的危险,带着他们翻围墙到校外吃小吃;夏天,他还会带着学生到长江里游泳。第三位老师是北大教英国文学史的一位老师,曾经网开一面帮俞敏洪修改了不及格的分数。“这位老师没有死盯分数,展现了人性、可爱的一面,他的宽容让我十分感动。”
这3位老师给了俞敏洪很大的启发: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往往更人性化,让孩子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俞敏洪阐述了他的教育理想,“让学生快乐,老师要学会在课堂上注入幽默、灵活的语言;找到学生的表扬点,对他们进行励志教育,让他们了解现在的努力会换来未来的社会地位。”
最不能割舍的是课堂
魏书生: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
从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到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长,30多年来,魏书生一直坚持上课。“不是讲座,而是真正有课表的课!”这位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提起课堂,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我就是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1997年我被任命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以来,一直继续兼上一个班的语文课,每天上午上完课,然后到教育局上班,就这样一干就是13年。”
30多年的教书生涯,魏书生自称从未让其他老师代课、批改作业,出卷子这样的工作也从没请他人代劳过,“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踏踏实实,这样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才会感到特别幸福”。他说,教育其实没什么秘诀,就是做那些简单的事,坚持下去,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多跟学生商量,是魏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早在1979年,他班上的学生就能跟他商量着做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会了,我能自己找题做吗?’当时学生这样对我说。我说,当然可以,大家定个总量,内容大家自由安排。”魏书生描述着他班级的民主,“在我的班上,有‘公安局’,专门调查班级违纪事件;有‘邮局’,为大家收发信件;有‘医院’,‘医生’和‘护士’会为大家准备好简单的医疗设施……这些都是学生自发成立的,他们自己发现了班级需要管理的事务,就向我提出,事无大小,只要有必要,我就给他们管理的权力。可喜的是,放手之后,他们自我管理得非常好,就连成绩倒数的孩子,对待自己管理的事情,都那么认真负责。”
最感叹学生创造力被扼杀
任小艾:请尊重每个孩子的生长图谱
来自北京的教育专家任小艾对日本教育学者大田尧的话深有感触:“一位农民这样描述素质教育,他拿起一个苹果,切开,露出里面的种子,说,每一颗种子都有它的生长图谱,农民要做的,就是给种子掊土、浇水、施有机肥。孩子就像这种子,需要家长、老师来掊土、浇水、施有机肥。”任小艾在陈述完这个比喻后,略带遗憾的口吻说:“可是我们中国的孩子已经被人为地施了过多的无机肥,被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
作为一名老师,任小艾见过太多的家长和老师逼着孩子学、孩子对学习厌倦的例子,她深感让孩子有选择地学习,比强制性地接受教育更加有效。她引述了钱学森童年经历:钱学森小时候很聪明,但同时又十分顽皮,总是课后跑到山里疯玩。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责怪他,反而帮他联系了两位分别在地质和生物方面有研究的学者,让儿子跟着他们到山里去做研究,从而培养了钱学森的钻研能力。“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图谱,钱学森的父母正是抓住了他的生长图谱,才造就了他今后的成就。”任小艾说,而好的老师、家长都是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并加以激发的。 李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