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教育科研>>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图文]我校《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策略研究》课题顺利结题
发布时间:2014-10-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师发处 冯健

 

十月二十九日上午,在我校8号楼509室召开了常州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策略研究》的结题鉴定会。出席结题会的主要专家和领导有常州市教科院龚国胜主任、王俊老师和武进市教研室徐惠仁主任,我校师发处以及该课题组全体成员也参加了结题会。
 
会议分为两部分:首先由课题领衔人张耀奇校长从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措施、课题研究的创新表现、课题研究成果这五个方面向与会领导和专家作了汇报,课题组的欧阳林和周雪峰老师还分别就课题研究策略作了补充介绍。
 




接着,鉴定组专家分别对本课题的研究做出了评价和建议。
王俊老师认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的人才战略,创新人才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高中阶段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之前是义务教育,更多强调的是教育公平以及整体教育质量情况;其后又是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化极强的教育。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跨度很大,做好这两头的衔接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省常中录取的是全市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可能都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股,因此,怎样为这些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他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很有价值。该课题从实践策略上看也非常全面,从课程到教学到学生活动开展再到心理机制的研究都已经考虑到了,且研究特色明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很大,且与社会对接,关注了真实问题的解决,走进了社会真实情境中。
同时他建议:国际化方面可以更进一步,增加学生国际交往的机会,理解多元文化,开拓国际视野,开阔他们的思路。服务学生的做法在时间上是否可以再向前延伸一些?可以借鉴美国十所排名最靠前的大学的一些做法,主动对接、提前告知将要初中毕业的学生们,我们学校会有什么课程,将有怎样的做法等等,以便提高从初中跨入高中的学生的适应性。
徐惠仁主任认为:本课题从学校整体发展考虑,关注到课程建设、教研改革、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研究思路相当清晰。同时,该课题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开展,对创新拔尖人才的早期培养规律、原则、方法有了自己的话语和经验。
他建议后续研究是否可以分层确立研究目标和计划,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另外,他还觉得对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目标的定义可以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创造能力等几个纬度更加明确,从课程、教学、自主学习、学生活动、文化环境(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和评价制度(用评价机制来激励学生)等培养途径去做更为深入的实践。
龚国胜主任总结:他十分赞同专家们的意见,本课题确实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意义重大。省常中也很好地贯彻、落实了人才早期培养计划。
他建议本研究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拔尖创新人才的特质研究。什么样的人才最终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他会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特征?譬如他的思维特征、心理特征、意志特征(精神特征)等等,可以对这些共有的特征进行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之上,从学校层面构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制订更为详细培养目标、培养策略和培养方法。由于省常中目前在市内具有自主招生权,那么根据怎样的标准来选择学生?选择怎样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都需要仔细斟酌。
 



最后,张耀奇校长向专家们表示了诚挚的谢意。他表示:课题的结题只是一个研究阶段告一段落,并不是研究工作的终结。我校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紧紧围绕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这一中心,进一步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课余活动等环节上大胆改革、不断探索,争取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