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教育科研>>图书信息>>文章内容
好书推荐:《盛世狼烟》
发布时间:2010-07-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慧灵

 

          :戴旭
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93
图书分类:军事战争
馆藏地点:一楼借书处(A库)
 
作者简介: 
戴旭,空军上校,生于河南民权。毕业于空军通信学校/空军政治学院,历任地空导航台长、新闻干事、秘书等职务。曾出版《以血祭天》、《20世纪世界空战》、《读史随想》等著作,并同时为《环球时报》及人民网等媒体的专栏作家。
 
内容简介:
《盛世狼烟》是一部军事、政论文集,涵盖国际、国内、政治、军事,纵贯历史、现实、未来,映衬出作者宏阔的视野和内在逻辑的严密。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能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研究军事理论的思路也一样:有全局的观点,才能看清局部;以历史的眼光,才能眺望未来;以政治的角度,才能透析军事。
 
编辑推荐:
《盛世狼烟》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为百年磨一“剑”,隐藏在F-22A后面的美国隐形空军计划,美国军界的新“闪电”梦想:“一个小时打遍全球”,未来战争:直接打击政府首脑,俄罗斯:大刀阔斧取消大军区制电子屠杀与电子暗杀,战争形态演变与西方社会的霸权优势。
 
本书目录:
序 一位具有大师气质的战略家
战略篇 
第一篇 大国崛起需要顶层设计
第二篇 大国崛起要保持战略的连贯
第三篇 中国军事转型应指向天空和大海
第四篇 太空:大国崛起的下一个机遇
第五篇 房地产支撑不起大国崛起
第六篇 中国发展战略产业须防国际暗算
第七篇 中国没有争霸世界的意识和现实地理条件
第八篇 中国发展航母意义重大
第九篇 海洋·航母·中国
军事篇 
第一篇 警惕,信息化闪电战!
第二篇 新战争时代来临
第三篇 新军事变革正催生新型军队
第四篇 中国为什么需要新型军队
第五篇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
第六篇 俄军改革镜鉴
第七篇 从反攻、固守到决战境外——台湾军事战略全解析
第八篇 当今世界军事列强大“检阅”
第九篇 中国正面临核武时代以来最大战略威胁
第十篇 小分队大文章
第十一篇 中国需要空中骑兵军团
第十二篇 俄罗斯将全球反击美国
回望篇 
第一篇 旌旗呼啸——倾听战争主体位移的足音
第二篇 百年断想:飞行时代和空中战争
第三篇 伞降型空降兵没有战役价值
第四篇 歼-6反思:光荣背后的锈斑
第五篇 中国“大炮仗”的历史和世界价值
第六篇 海殇:当中国称霸海上
第七篇 想起虎门那门炮
第八篇 9·11”对传统战争模式的撞击
忧思篇 
第一篇 “二战”60年祭
第二篇 太平洋上的政治冰山
第三篇 菩萨心肠还是霹雳手段—— “二战”中三大国对日战略点评
 
本书文摘:
20039月,俄罗斯著名军事理论家斯里普琴科,发表了一篇题为《俄罗斯需要新型军队》的文章,明确提出:俄军应当准备未来的战争,而不应准备过去的战争。他建议在今后的军事改革中,对俄军现有指挥体制和军兵种结构进行彻底的改组:加快研制常规高精度武器的进度,以彻底改造俄罗斯陆军为核心。他认为俄陆军现在有9个集团军、1个独立军,28个师,是俄军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复杂的军种。可是未来战争是非接触战争,传统陆军将失去作用。交战双方再也不可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在广阔的战场上投入千军万马的大兵团进行决战了。斯里普琴科建议将陆军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将守卫边防、保持国内稳定的任务交给内务部队;撤消现有六个军区,成立一个中央军区,其负责组织国家的空天防御和国家重要目标防御配系之间的协同。在此基础上,将现有军兵种统一组建为战略突击力量和战略防御力量。他认为未来的战争样式是宇宙——空中——海上突击战役和防御战役。陆海空三军不仅仅是联合作战问题,而是一体战问题。
 
由于中俄军事体系结构性的类似,我以为斯里普琴科的见解,对我军有着直接的思想触动价值。中国也需要新型军队。和俄罗斯军队仅仅出于对技术和编制落后所导致的紧迫感相比,中国需要新型军队的理由更充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始终坚持传统人民战争思想,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国土(主要指大陆本土)防卫。但随着外在大规模地面入侵威胁的消失,改革开放,中国国家利益的迅速扩大,“求发展”明显取代“求生存”成为新时代国家与民族的主要矛盾。半个多世纪的卧薪尝胆,中国虽不能算是足够强大,但也是相当强大——核武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名列前茅的GDP,均是明证。再加上传统的优势——世界第一的人口,世界最大规模的常备军,世界第三的国土面积,完全可以断言:昔日亡国灭种的危险已经消失。如果今天中国这样的实力,还要担心被人家占领、洗劫,那世界上95%以上比中国综合实力落后的国家,岂不是整天要提心吊胆?但中国似乎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今天中国就是这样的心态。由于自鸦片战争以来至日本入侵,大大小小西洋和东洋鬼子留给中华民族的记忆过于屈辱惨痛,以至于中国人的生存危机感几乎深入骨髓。尽管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意味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已经过去;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事实上意味着国土被新的强敌大规模入侵和占领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此后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到1979年中美建交,中国整体安全形势全面改观,而到1991年苏联解体,大规模地面入侵的威胁,更是彻底消失;但是,中国的思维定势依旧“猫”在历史的战壕和碉堡里,枕戈待旦。这从中国兵器设计部门研制我军新一代轻武器时,刻意与欧、美、俄等同类兵器口径相区别的“潜意识”就可以看出来。一个美国军工专家说:“为什么中国人不更简单地直接采用已有的5.56×45口径而去重新开发一种全新的小口径系列武器呢?我认为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受中国军队那种纯防卫的教条思想影响,他们认为一旦中国遭遇入侵,敌人将无法使用缴获的中国武器和弹药。”关于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2003年,笔者时任某军事院校科研部“伊拉克战争研究小组”组长时,从某权威媒体上看到我军一位将军发表的谈伊拉克战争观感的文章,竟是从伊拉克民众对美英联军的骚扰性袭击,看到我传统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并言之凿凿地设想我正规军和民兵游击队怎样重现昔日地道战、地雷战的光荣!这种自虐式的“智慧”真让同为中国军人的我感到羞愧——今天是什么年代?我们怎么还能再允许敌人踏上中国的国土呢? ——(第六章中国为什么需要新型军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