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来,一直在关注佳木斯市语文教师张丽莉的安危,我祈祷她能活下来,并能重返讲台,——按习惯我会写“重新走上讲台”的,但这已经不可能了。她在那一瞬间的举动体现了一名真正教师的职业精神,值得这个社会铭记,虽然她还没有“正式编制”。给予任何荣誉,她都当之无愧。我要说的,网络流行的“最美”“最牛”有些滥,都不如称她真正的人民教师。
但是,半个月以来,媒体一直坚持用“最美女教师”作为宣传的关键词,从该市直至中央,各级各种表彰一下子挤压在这个受了重伤的女子身上,又有媒体热情报道某高官慰问时称“你可以喊我姐”,真让人不知说什么是好。
一所初中为什么会在晚上8点40分放学?对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的持续时间究竟有没有规定?对中小学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究竟有没有规定?该市教育主管部门是如何检查规范办学情况的?至今未见说明。
视屏显示,当晚学校门口相当混乱。同样,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上学和放学时校门口交通混乱,存在巨大的隐患,不知此前有哪位大员关注或是亲临视察过。这么一想,就想起1979年的“渤海二号”事件了,几十年了,这个社会有些方面没有进步。
张丽莉老师本科毕业,月收入仅一千元,这个信息如不是央视披露,我还真不敢相信(多数城市的家庭服务员的月收入高于这个数目)。可否借此调查一下黑龙江省城乡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情况及当地物价房价情况?我还想知道:为什么这样一名优秀教师没能“转正”?
真正有尊严的工作与生活,绝非一串从天而降的荣誉称号可以替代,“喊姐”没用。
职业精神,要靠良知。然而好多事,想让该做的人去做,费尽口舌也没用。不是人手不够,他们并不忙。新闻往往有关联性。最近,百名官员和作家联手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每人一千元钱,平均抄350个字。又有报道称深圳五百多公务员上班时间上街为行人义务擦皮鞋,——起先我认为是造谣,可能是不怀好意的人要编与毒胶囊老酸奶有关的故事。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公务员比例应是与外头接轨的,不可能闲得上街代人擦鞋。没想到前天有报道,我看真切了,不是谣言。报道说因为被骂,那些上街为市民擦鞋的公务员感到很委屈,叹息“做什么都挨骂”。我从这则新闻受到的启发是:深圳市在上班时间能有五百多公务员上街为市民免费擦鞋,说明全国公务员编制过于宽裕,应尽快考虑改革,让张丽莉这样的人民教师有编制。如果把利用上班时间集体排练并表演唱红歌的人员再清理一下,无数像张丽莉那样清贫却尽职的教师就有可能公平地获得岗位,有尊严地工作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