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教育科研>>教育综述>>文章内容
我们今天的工作要由未来作评价
发布时间:2011-05-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非

 

我在一次交流会上谈到,教师的工作只能由未来社会去评价,而不是像今天这样由着人们自说自话甚至自吹自擂,因为教育者所做的一切,正确与否,有无价值,很大程度上必须在未来的岁月得到验证。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表现出的不同的文明教养,体现的是20年前、30年前、40年前甚至更远时期的教育品质。同样,今天我们努力地去做的一切,必然要在经历漫长的岁月之后,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文明素质上体现出来。在未来社会中,人的良好的文明习惯,人的良好的思维品质,都要靠今天的基础教育去“打底子”。
今天的教育会给几十年后的社会留下什么,这是近些年我经常考虑的问题。
目前基础教育中最缺少的,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教育如果不能培养为未来社会服务的人,就是有缺陷的教育。如今的应试教育如火如荼,仅仅以中考、高考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是有缺陷的,也是不可靠的。我们应当办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所以没有必要急于自我评价。同时,我认为这个评价也不是由我们自己就可以做出的。
有位校长发言不同意我的讲话。他的话也很有意思。他认为,不能否定应试教育在学生一生中的作用,也不同意教育工作应当由未来作评价的观点。他说,在贵州省,“考生一分之差就要落后三四百名,不竞争怎么得了”,“不加班加点就考不上名校,就过不上有尊严的生活”;而且只有升学率领先,学校出名,教师的收入才能提高;他的学校“升学率一年上一个台阶”,“学生成才率在省里遥遥领先”。——我不能装糊涂说他的话我一点也听不懂,但如果按他的逻辑去理解教育,教育也就失去了本质意义。其实我也听出了他的真实意思,只是不太能挑明。——升学率就是他的“GDP”,如果教育要让未来作评价,他现今的“政绩”就没什么可吹嘘的,他的仕途也许就终结了。
教育像农业,林业,不可像工业化生产那样“大干快上”,也未必能“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短短一年就能“上一个台阶”。只有真正重视教育,老老实实地弥补缺陷,不再折腾,按规律办事,按客观速度发展。教育界是最不能吹牛的领域。然而时下风气如何呢?一些学校每年都在宣传当年的辉煌业绩,无非是有多少“一本二本”,有些校长介绍当年高考成绩,竟然只介绍有几人考上了北大清华,有些家长甚至借助媒体炒作未成年的子女;而各级官员更把通过违背教育规律,违反国家教育政策挣出来的升学率作为加官进阶的资本……一些普通中学的宣传,动不动就是“国际水平”、“国内领先”,“走到太平洋中间”、“开创性工作”,“成功地改造了什么”……把官场吹牛、商家抢生意用的一套拿到学校教育中来,这种作风很无聊,对学生成长也有害。心理学家张焕庭先生早年说过,教育界有三种人——教育官,教育商和教育家。时下鱼目混珠的是前两种都把自己打扮成了“教育家”。
整理办公室,经常能拣到几年前会议交流或是统一发下的宣传资料,印制得很精美,只是看过之后觉得很可笑:口号已经过时了,做法已被证明是错误的了,“开创”已被揭发是造假的了,“改革家”销声匿迹了,牛皮大王被戮穿溜之大吉了……多少年?才不过三五年,七八年。
再过几百年,如果后世在研究这一段教育史的时候,可能会很奇怪:为什么当时以并不弱的财力却办出了那么落后的教育?为什么那一时期的教育没有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群?为什么那一代人对权力和财富是那样的渴求,而他们又是那样鄙视人的智慧和想象力?还有,他们为什么会拼命吹牛?
他们也许会想:那一代人明明可以做出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明明有能力谱写教育的辉煌篇章,可是他们鼠目寸光,放弃了最好的发展机会……后代会客观地审视我们的所作所为,无情地作出评价,让我们在文明历史上没有一点地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