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谈理想主义,本来就是荒谬的事。
教育上,谈理想主义,更是会被人笑掉大牙。傻子也知道,分数才是硬道理,捉住老鼠的才是好猫咪嘛。
其实,我们也有过理想高举的时候,擎着灵魂的伟大时代,只是这样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并作西南联大,在战火中穿行,荒郊野岭,扎营教书,只为了给国家留一些读书的种子。这不仅是一种伟大的理想主义,甚至是一种刻骨的浪漫主义。
卢沟桥事变之后,北平沦陷,天津沦陷。清华、北大与南开南下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几个月后战事吃紧,所有师生,不得不分海陆两路进入云南昆明。
这是世界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长征”。三所彼此竞争,互有抵触的高等学府,摒弃前嫌,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联合教学。
8年时间里,联大共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位党和国家领导人。97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真正的“大师之园”。
弗吉尼亚大学一位史学教授对西南联大进行了十年的研究后,得出结论:“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学,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形式,培养了最优秀的人才,最值得人们研究。”
其实,西南联大的成功并不难理解。永远追求真理,永远高擎理想主义,是其成功的重要魂魄。
正如联大校歌所唱: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唯有怀抱着“千秋耻,终当雪”的爱国热忱,担负起“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的历史使命,才能把自己的一颗心掏出来,化为闪亮的火炬,照亮了那个时代的黑夜沉沉。
林语堂到西南联大演讲,热泪横流,感慨万千:“西南联大物质生活不得了,精神生活了不得!”
物质生活如何“不得了”?
尽管联大教室房子是一代大师梁思成亲手设计,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仅房子狭小,更要命的是,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学生晚上争抢位子,争抢灯源,常常会受伤。图书馆只有200个位子,每晚却要容纳2000多个学生,压力可想而知。
这些都是未来中国的脊梁和希望啊,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蛰伏,“万紫千红安排着,只待春雷第一声。”
宿舍是土坯墙,茅草顶。每当外面风雨大作,里面就是小雨小作。上铺人防雨,下铺人排涝。雨后,宿舍里泥泞不堪,甚至长起了杂草,学生们的鞋子穿一个雨季就烂了。于是,诙谐地称鞋底磨穿了是“脚踏实地”,鞋尖和鞋跟破了叫做“空前绝后”。
联大伙食质量极差,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各吃一餐。因政府供给的是劣质米,米饭里沙石、老鼠屎、糠屑很多,学生们戏称为“八宝饭”。
一种精神的高标就竖立在那里,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一种伟大的乐观主义精神,理想主义激情,油然而生,沛然而至,莫之能御。
在这样的艰苦的环境里,整整八年,联大没有一个学生因贫穷而辍学。
他们高擎着自己的灵魂而活着,只要这种精神还在,中国读书的种子就不灭。我们国家魂就还在,灵就不死,气就长存。
然而,什么时候,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我们失去了理想主义,我们活得如此猥琐,如此算计,为了一些可怜的利益,我们鼠目寸光,我们失去了教育的理想主义,我们的教育逐渐蒙尘,以致荒草丛生,污秽遍地。
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现在最有思想、最有学问、最有才华的人都不当教师了。而在中国现代史上,几乎所有的大家都曾经屹立在讲台上,给我们输送着最完整、最丰富、最鲜活、最有生长力的精神食粮。当然,我不怀疑现在中国有很多教育大师,但我怀疑这些大师有多少人具有真正的教育情怀。
教育绝对不是饭碗,不是差事,甚至也不是职业,而应该是一项伟大事业,抑或是一种虔诚的宗教,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需要肉体的投入,灵魂的参与,精神生命的支撑。
但这种理想,我们现在还剩下多少呢?我们常常嘲笑那些仰望星空的人,我们的作文题目中,甚至用哲学家因为仰望星空,却掉进一个土坑中的狼狈不堪,来引导我们的学生,鞭挞哲学家的好高骛远,然后委琐地把小心谨慎的盯着脚下,老老实实做人,植根在学生的心灵。
爱因斯坦说,这是猪栏的理想。我们不仅庸俗自己,还把这种实利主义传达给我们的下一代。其罪,何其大也?
看看现在的课堂里的学生,满脸漂浮的都是世俗的功利。如果和分数无关,很多人就会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理想主义死了,星星之火也就熄灭了。
那些厌学、厌上进的学生,不是脑子笨,也不是能力差,而是失去了理想主义,于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失去了向上之心。
那些倦学、厌教的老师,“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他们缺少的只是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对伟大事物的敬畏之心,对人生价值的理性选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为功利的、坚定的、执着的理想主义。
一个人有了这样的理想主义,就不会轻易被诱惑、被动摇,就能够远离功利,远离铜臭,远离庸俗,远离低级趣味,就能够获得无限持久的动力,就能够坚守自己的教育情怀,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当前教育,必须呼喊理想主义,重塑人文精神,狠抓理想主义教育,通过高远的目标意识、良性的竞争意识、良好的思维品质、坚强的个人意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善于合作的精神素养,使得理想主义像一面鲜艳的旗帜,高高飘扬,灼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