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来到中山大学进行访问。面对记者的一系列问题,他最多的回答就是“不知道”。因为“这15年来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他幽默地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这样也就可以在回答其他问题的时候说不知道了。”(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面对记者诸如“丁先生,您怎么看目前的出国留学状况?”“与中山大学合作这么长时间,您觉得中山大学有什么变化?”“您怎么评价中国高校的体制和发展前景”……这些连珠炮式的提问,丁肇中这位堂堂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居然最多的回答是“不知道”,这是不是让他感到很没面子、很尴尬、很难堪?
如果随便换成另外一个什么名人,或许会这么想。但丁肇中肯定不会。因为他最关心的不是在公众场合的现场应变能力以及公众如何评价,而是15年如一日苦苦寻觅反物质,这才是他的最爱。
作为一名卓越科学家,他能够坦然回答“不知道”,这不仅需要不怕别人耻笑的勇气,更体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如果换成某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乱晃、不懂装懂之辈,肯定来者不拒,有问必答,满嘴信口雌黄却照样大言不惭。这种人就像“全能运动员”,热衷于抛头露面,处处赶场,好像无所不能,只要有机会,就想露一手,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
而丁肇中的成功,恰恰保持了一名科学家的本色,没有和那些“全能运动员”随波逐流,在日益浮躁喧嚣的学术氛围中,始终心无旁骛,不为名利所动,两耳不闻窗外事,以把板凳坐穿的精神,“自己100%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在反物质的世界里驰骋遨游漫漫求索,15年只做了这一件事。这也是幸运之神对他垂青的奥秘所在。不难想象,如果他也像某些教授、名人那样放着好端端的学术不做,非要削尖脑袋“学而优则仕”,终日沉湎醉心在名利场而乐此不疲、衣带渐“紧”终不悔,恐怕就是诺贝尔奖满天飞,也未必能砸到他头上。
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做学术研究和当官,虽然并不矛盾,但毕竟前者如果想要有所建树,那就必须终其一生心血以寄,如果像小猫钓鱼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一旦当官赶场,势必分散精力,会因为不务正业而荒废了学术。
从事学术研究,必须淡泊名利,孜孜以求,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为伊消得人憔悴而衣带渐宽终不悔,这是古今中外无数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15年只做一件事,丁肇中之所以成为丁肇中,成功之处、高明之处,也就在这里。
样样通,样样松;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丁肇中15年只做一件事,或许能够对某些人有所启迪,当然,说不定也会让某些人汗颜。学术毕竟是学术,怎么可能有什么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