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8日第5版 :
余杭高级中学的生物化学教研组,正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研究方式---课堂观察。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这种方式更加突出了研究与学习的性质,而且更需要教师间的深入合作。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观察活动,学校开发出了操作性很强的《课堂观察手册》,确定了课堂观察实施的三个步骤,即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明确了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即课程、教师、学生和课堂文化,每一个维度都确定了有针对性的观察指标。
步骤之一:召开课前会议
去年寒假前,生化组教高三生物的屠飞燕老师作为被观察者开设了一堂观察课,内容是《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在确定屠老师开设观察课以后,教研组同时确定了参加课堂观察的老师,并召开了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是课堂观察活动的第一步。在课前会议上,作为开课教师要说课,根据开课教师的说课和参加观察的教师自身教学中的问题明确观察点。这样的课前会议一般是在开课的前一天召开,参与观察的教师也要做充分的观察准备,而不能随心所欲地观察。本次课堂观察活动,屠老师先陈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并指出了自己认为是亮点的设计,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遇到的四点困惑:一是这节课自己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关涉到这节课的成败,但自己对小组合作的指导经验不足;二是按照设计,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实现的,但探究活动必然带来耗时多的问题,如何有效分配教学时间;三是这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然会提出一些无法预期的问题,如何高效引导又能有效聚焦核心问题、达成教学目标;四是在情境的创设、利用和拓展以及问题的设置、提出等方面心里没有底。
根据屠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困惑以及观察者自己关注的问题,参与观察的6位老师确定了6个观察点:一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观察;二是目标达成的观察;三是教师指导有效性的观察;四是教师讲授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