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科建设>>学科动态>>文章内容
[图文] 由“怕”到“爱”原来并不遥远
发布时间:2013-01-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房寿高

 

 

                由“怕”到“爱”原来并不遥远
——记我校史金花老师对扬州市高中名、特级化学教师的公开展示课活动
 
201318上午,在常州市化学教研员吴永才老师的陪同下,由扬州市化学教研员赵华教师带领的扬州市各区、县高中名、特级化学教师来我校聆听了一节由课教处主任史金花老师执教的《化工流程试题》专题复习课。
本节课,史主任从课标要求、近五年江苏试题关于化工流程试题的分值入手,让学生感受了化工流程试题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的几次考试经历点出了学生对化工流程试题的惧怕情结。接着从化工流程试题的呈现形式,试题常关注的四个维度(关注选料问题、关注能源问题、关注成本问题、关注环保问题),让学生围绕流程图独立设计问题并将其与命题专家设计的问题逐一对照,在一系列学生活动中渐渐揭开了化工流程试题的神秘面纱。学生在“当一回命题专家”的成功体验中由衷地发出感叹:“化工流程试题也不过如此,恰似披着‘狼皮’的羊。”也渐渐萌发了对化工流程试题的一丝“爱”意。
在评课阶段,史主任介绍了本节课的构思和设计意图。特级教师曹丽敏老师简介了我校的化学课程方案、每个年级的教学指南和学习手册编写情况以及学生自主实验开展等情况。接着来自扬州市的宝应、高邮、江都、仪征、扬州中学的代表分别对本节课作了点评。江都的高峰老师认为,化工流程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大家都在研究,如何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值得精心、静心研究。另外,本节课再现了试题的“真实命制”过程,让学生做一回命题专家,给学生开启了一扇思维的大门,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提供了借鉴,宝应县的化学教研员黄爱民老师认为,通过说图和理解图来生发问题,在问题设计和评价中理解知识,在对比反思中考虑如何拿到全分,这种基于课标从学生角度设计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关爱;用方法引领能使学生心智更成熟;用活动去实现目标使学生理解更深刻。最后黄老师发出感叹:“这是化工流程试题的第一课时,很想看到下面的几课时怎么上,可惜机会难得呀!。”扬州市化学教研员特级教师赵华老师用15个字高度概括了这节课:稳得住、放得开、析得实、归得细和点得透。对于“析得实”赵老师感触更多,他认为这节课除了回归教材(列出教材中重要化学工业生产)外,最重要的是能把命题者的语言转化为学生的语言,如把“该反应控制在80-90℃”这一命题语言转化为“如果高于90℃会怎样,低于80℃又会怎样”。又如,对于“加硫酸酸化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疑难问题,史主任能把它转化到氯气的性质上。这种方法层面的引领值得教师参考,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疑难问题,首先应该想到“转化”。对于性质方面,赵华老师认为一般有三个层次可以分析,即“向前看,本位看,后续看,中间是桥梁”。赵老师的丰厚底蕴和深刻认识给在座老师有感触,有启迪。
最后,常州市化学教研员吴永才老师以与赵华老师朋友的身份表达了对赵老师一行的欢迎,同时也表达了对赵老师的钦佩之情,“赵华老师有思想、有智慧,七年前听完课留下的6个字‘真、巧、实、信、雅、达’伴随我6年教研生活;这次到省常中的观课人员档次高,都是名教师,是浓缩中的“精华”;这次带来的15个字是我今后十几年生活的努力方向”。
     史金花主任是我校高端化学教师培养对象之一,这种“从践行到研讨,在研讨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再从反思到发展个性”的自我发展模式,是学术型高中高端教师自我培养一种很好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逐步向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端教师的目标迈进。
 
 
 
 
 
 
 
 
 
 
 
 

                                                   (2013-1-8)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