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科建设>>四校交流>>文章内容
[图文]“四大名旦”再次聚首我校
发布时间:2009-12-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高平
12月3日至5日,江苏省基础教育“四大名旦”之南师大附中、省常中、扬州中学及苏州中学在我校相聚,开展一年一度的“四校交流”活动。本次交流活动的主题是“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各校校长和教研组长悉数到会参加交流。
12月4日上午,与会者一起走进了省常中的校庆公开课课堂并参与评课交流。我校丰富的课程、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有针对的课型设计、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较高评价,而学校正在推进的以“课程统整”为基本思路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也成了各校讨论的热点,学校内部刊物《致远》为此特地出版专刊,内容包括“省常中学校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方案”、“学科课程实施方案”等。
当日下午,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专家张华教授受邀作题为《课堂教学的方向:让教学变为研究》的专题报告。他首先以自己在美国观察到的一堂数学算法课和自己儿子的国内小学学习案例切入,强调“探究”教学是民主化时代的教育哲学。“让学生室外多一点运动,把身体保住;让学生室内多一点探究,把脑子保住。”、“别光顾着孩子在学习知识上走得快,而要让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走得远。”张教授真知灼见的话语使得现场的100余位教师听得非常专注,扬州中学的孙老师不由感慨,“醍醐灌顶,不虚此行。”“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是一体化的”、“教与学是一体化的”、“学习即探究,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探究”,张教授最后呼吁“让我们行动起来”,去做一名儿童研究者,并提出了情境、对话、倾听、资源、生成、开放等十余项具体策略。张教授的报告在现场一石激起千层浪,来自苏州中学、扬州中学和常州中学的老师纷纷现场与张教授展开“对话”,“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的矛盾如何化解?”“课程设置本身是否科学?”“学生负担过重根源何在?”……一个个问题尖锐而激烈,在刀光剑影中充满坦诚友好。让张华教授不禁感叹,“虽然未必能达成一致,但这才是真正的学术交流!”
四所学校的交流始于1979年,至今已走过足足三十年。“交流、合作、探究、分享”的核心精神贯穿始终,每年都有主题和焦点话题,每一个主题都是彼时基础教育领域里的热点或难点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具体、真实和坦诚的校际交流,有利于四所“名校”的发展,更有利于四校继续在江苏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扬州中学的卫刚校长在交流结束时盛赞省常中“百年育英才,青春省常中”。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常中原副校长赵忠和先生亦欣然赋诗一首,“四校交流卅载行,杏坛守望会精英。玉梅桥畔云遮塔,松树影旁月似银。涛涌钟鸣经典事,星移斗转平常心。苍穹敢问深几许,有志摘星靠育人。”拳拳深情、殷殷期待尽在其中。

    交流期间,四校教师还进行了健身比赛和参观了常州科教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