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过关斩将
省常中吴翼夺银牌
8月24日,记者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获悉,在今年的国际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该校高三学生吴翼(初中毕业于常州外国语学校)从来自70多个国家的294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出色的表现和优异成绩为中国夺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
勇夺银牌
与金牌仅差3分
IOI(国际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面向全世界中学生的一年一度的信息学科竞赛。此次比赛,中国选手由4名同学组成,其他人分别来自浙江和广东。
今年的IOI在竞赛规则等方面开了先河。原来的比赛中,选手每道题只能提交一次,而且比赛之后统一评测得出成绩。而今年的比赛,选手们不但能够多次提交,而且每次提交都有分数的反馈,可以即时知道自己目前的分数。因此,比赛对选手的算法和临场发挥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同时,关注赛事的人可以在世界任一地方的互联网上实时查看排名和视频直播,使得比赛更加具有观赏性和开放性。
比赛第一天,试题为两道较为简单的题目和两道难题。吴翼在比赛中,很快解决了这两道题,排在了大多数选手的前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努力在其他两道题上获得高分;经过不断尝试,最后两题他分别获得了74分和91分,以总成绩365分在所有选手中名列30,仍然有冲击金牌(前25名)的希望。
比赛第二天,试题同样为两道简单的题目和两道难题。吴翼同样很快解决了前两题。但在剩下的时间里,他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了maze一题上,而maze相比另一道题saveit更难。最后,这两题分别获得了50分和68分,以318分位列39名。最后他以683分的总分获得了银牌,与金牌仅相差3分。
最喜欢别人叫自己“小强”
吴翼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阳光,这个开朗帅气的大男孩,待人彬彬有礼,言语间总是会露出微笑。“希望大家的脸上都能始终挂着笑容,”吴翼说道,“一个人的成长路上有太多的人给予你支持和帮助,我希望我自己的成长能够使得大家都感到欣喜和快乐。”
吴翼的人缘非常好,相比叫他名字,他的同学更喜欢叫他Will或者喊他的外号“小强”。说起为啥叫这个外号,吴翼笑了:“最早是在初二的时候,我刚转学,成绩又很好,班里的同学就说我强,时间长了就变成小强了。”
按这种解释,吴翼倒真是一个“小强”。不光信息学竞赛很强,作为班里的团支书,吴翼从初中到高中,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也很强,不仅曾获常州高级中学演讲比赛第一名,两次拿到希望之星英语比赛常州市的前三名,还当过常州高级中学文艺演出的主持人。
“我觉得作为一个现代的学生知识面应该全面一点,做一个全才,”吴翼说道。这样一个学习和认知的态度,也应该是吴翼取得如今成绩的一个原因吧。对于信息学,吴翼的感情总是特别深:“虽然信息学不是生活的全部,却是和我最有缘分,也带给我最大收获和最丰富经历的东西。”
小学五年级接触程序设计语言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吴翼就接触了QuickBasic语言,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程序设计。不过要说真正和信息学结缘,还是在小学升初一的暑假。用吴翼的话说就是:一件囧事开始了他和信息学炯炯有神的故事。“当时常州市有一个Pascal语言培训班,不过我知道的时候这个班已经开始上课了,但我很想去学,于是没有办完缴费手续就直接去班里听课了。”
上初二时,吴翼转学来到了常州外国语学校,信息学水平也提高得更快了。
最特别的追星族
只追信息学“大牛”
在和吴翼交谈关于爱好的话题时,吴翼说起了他的一个非常特别的爱好——追星。吴翼追的星很特别,并不是什么娱乐明星,而是那些信息学界的大牛们。吴翼笑着说道:“我每到看到大牛的时候就会马上拿着相机上前合影。”吴翼给笔者展示了他追星的“成果”,有ACM世界冠军戴文渊,还有吴翼初中时的一大偶像朱泽园……“我上初中的时候就一直梦想着能亲眼见见传奇的朱泽园,去年终于一偿夙愿,”说着便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这种对大牛的崇拜和追寻,让吴翼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行着,让他也变得越来越牛了。
个人资料
追梦的少年——吴翼
年龄: 18
爱好: 看喜剧电影,睡觉,旅游,写程序,找大牛合影
人生梦想: 有朝一日能做Knuth的学生
最喜欢的运动: 篮球,足球
最喜欢的电影: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通讯员 刘高平 实习生 李 超 本报记者 郭靖宇 文/摄
(《扬子晚报》2010/8/26 C11版头条)

吴翼在加拿大IOI2010比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