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科建设>>NOIP2010专栏>>文章内容
常州日报报道“中学生在大学生程序赛上夺金奖”
发布时间:2010-11-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涛

中学生在大学生程序赛上夺金奖

本报记者 林以勤 通讯员 周新生

 

  计算机顶尖高手的盛会

  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在全国有4个赛区,原来的上海赛区今年首次移师江苏南航,为了积累大赛经验,南航向全国各大高校发出邀请,共有复旦、南大、同济、东南等100多所高校参加了热身赛,而报名参加的中学生只有省常中的8名选手与扬州中学的1名选手。结果复旦拿了第一、第二,省常中获得了第三名,南大第五,前十名获得金奖。省中学生由此技惊四座,大赛组委会热情相邀11月正式比赛再聚南航。

  曹文向记者介绍说,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是由国际计算机界历史悠久、颇具权威性的组织ACM主办的,旨在使大学生运用计算机来充分展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项竞赛从1970年举办至今已历36届,一直受到国际各知名大学的重视,并受到全世界各著名计算机公司的高度关注。中国大陆从1996年开始参加该项赛事,今年是第32届,届时来自亚洲各国知名高校的选手将云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争夺全球决赛名额进行一场高水平的程序设计角逐。

  与其他编程竞赛相比,该赛事采用英文命题,3人合作,共用一台电脑,要求在5个小时内,解决5~10道题目,对数学要求更高,许多题目并无现成的算法,需要具备创新的精神,也十分强调团队合作。

  认准人生的目标

  自从江苏取消高考奥赛加分之后,省中参加计算机集训的选手减少了一些,但留下的都是精兵强将。

  “我很理解有些学生的退出,学有余力是参加的前提。有些学生天赋很好,对计算机兴趣特别浓,我启发他们要把人生的目标定得更高一些。”曹文说。

  人生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成绩。也许这次前往参赛的戎术同学的成长故事可以成为生动的说明。戎术高一就拿到了省计算机信息学大赛的全省前20名,换句话说就有了保送资格,加之南大对这批学生向来十分青睐,得奖过后戎术也许有了点人生的迷失,结果是成绩有所下降,编程也不在状态。

  “去年暑假我征得父母同意,拿了300元出去勤工俭学,我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我们读完书不还是要走进社会的吗?”戎术回忆着。胆大的戎术独自跑到了西安,在一家冷饮批发站点当装卸工,“包吃住每月400元,我只干了半个月拿了200元就回来了。可这段经历让我真正懂得,好好学习掌握更大的本领才能实现更美好的人生,也让我觉得生活的不易,很多东西要懂得珍惜。”戎术感叹着,而师生的评价是西安回来之后的戎术像是变了一个人。

  而曹文,依然是心静如水。在复杂的编程教学中,这位金牌教练尝试着让学生也展开人生的编程,相伴而行,渐行渐远。

   享受学习的乐趣

  据了解,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的情况极少见。中学生难以参赛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学编程用C语言的太少,通常都用PASCAL语言。“省中这两年逐步增加了用C语言的机会,这种语言比较灵活,大家感觉还不错。”机房的几个同学介绍说。

  同是参加大赛拿奖的金斌则有一段有趣的经历。尽管是高一学生,但这位计算机迷的水平却着实不简单。北大校园网上每月都有一次编程比赛,只要有兴趣都可以用英语出题,一旦被录用发放奖励。结果金斌就露了一手,中学生出题给大学生做,奖金虽说只有200元,但高兴劲可不是用钱能买到的。

  另一名选手吴翼是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他告诉记者:“学编程有很多好处,这次去南航我们几名省中学生跟复旦的教练交流了不少,还去看了南航的一些设施,我们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获得这样的交流机会的,复旦的教练还建议我们今后去复旦读书呢。”(来源:常州日报2007年6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