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承办的“东亚科学教育学会2015年国际会”、“第十二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新课程成果实施交流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我校曹丽敏、江军、张金怡三位老师有幸和来自全国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及中学化学教师参加了此次盛会。
16日下午,首先是7场工作坊交流活动,内容包括:《亚太科学教育》期刊介绍,微型实验活动演示及操作,网络交互教学模式的演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高端备课”项目互动展示。
17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首先,王磊教授代表北京师范大学的会议筹备团队致辞。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Liu教授做“科学教育的全球挑战与机遇”报告;美国伊利诺伊州理工学院的Lederman教授做“提升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显性路径究竟意味着什么”报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Osborne教授做“科学推理因何而重要,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3个报告围绕“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科学究竟是什么,应该教授怎样的科学”来展开,分享了有关“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持续兴趣,科学本质、科学推理及科学论证”的研究成果。
17日下午,继续大会邀请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做“中学生科学学习的关键能力表现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报告;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Anderson教授做“利用学习进阶研究支持有针对性的严格匹配响应教学”报告;德国基尔大学Knut Neumann教授做“发展科学能力”报告;英国爱丁堡大学Kibble高级讲师做“学习科学与学习英语:两种文化的联姻”报告;北京教育技术与装备中心丁书林做“北京中小学生的开放科学教育实践”报告。5个报告是对学生学习科学的表现及教学方式的探索,试图回答如何做到“教学-学习-评价”匹配性的问题。
18日上午,首先是分论坛的交流和墙报展示,江军老师受邀在分论坛进行了说课交流,向与会老师介绍了自己以《金属的腐蚀》为题的教学设计。本节课中精妙的数字实验引发了听课老师极大的兴趣,交流结束之后和江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束之后,就是大会的闭幕仪式。曹丽敏老师作为年度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优秀教学团队的代表,在闭幕式上发言,介绍了工作室开展的各项活动、取得的成绩以及团队建设的经验,收获了很好的反响。大会最后,王磊教授进行了总结呈词,并对在座的老师寄予了希望,期待各位老师能把握改革动态,开展深入研究,促进中学化学教学的不断发展、改革和创新,并相约下届大会在安徽蚌埠二中再次相聚。参加此次交流大会,三位老师都感到收获良多,既将我校化学教学团队的建设经验以及个人成果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推广,更从名校教授、教师的身上吸取了更多新鲜的知识,开阔了化学教学的视野,同时促进了自身的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充实自我,也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校园,感受不同的氛围,始终走在学习的道路上。
17日下午,继续大会邀请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做“中学生科学学习的关键能力表现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报告;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Anderson教授做“利用学习进阶研究支持有针对性的严格匹配响应教学”报告;德国基尔大学Knut Neumann教授做“发展科学能力”报告;英国爱丁堡大学Kibble高级讲师做“学习科学与学习英语:两种文化的联姻”报告;北京教育技术与装备中心丁书林做“北京中小学生的开放科学教育实践”报告。5个报告是对学生学习科学的表现及教学方式的探索,试图回答如何做到“教学-学习-评价”匹配性的问题。
18日上午,首先是分论坛的交流和墙报展示,江军老师受邀在分论坛进行了说课交流,向与会老师介绍了自己以《金属的腐蚀》为题的教学设计。本节课中精妙的数字实验引发了听课老师极大的兴趣,交流结束之后和江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束之后,就是大会的闭幕仪式。曹丽敏老师作为年度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优秀教学团队的代表,在闭幕式上发言,介绍了工作室开展的各项活动、取得的成绩以及团队建设的经验,收获了很好的反响。大会最后,王磊教授进行了总结呈词,并对在座的老师寄予了希望,期待各位老师能把握改革动态,开展深入研究,促进中学化学教学的不断发展、改革和创新,并相约下届大会在安徽蚌埠二中再次相聚。参加此次交流大会,三位老师都感到收获良多,既将我校化学教学团队的建设经验以及个人成果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推广,更从名校教授、教师的身上吸取了更多新鲜的知识,开阔了化学教学的视野,同时促进了自身的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充实自我,也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校园,感受不同的氛围,始终走在学习的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