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图视新闻>>文章内容
我校学生再次参加台湾吴健雄科学营
发布时间:2014-08-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涛


图:吴健雄科学营现场


图:部分师生合影(右二为徐玥同学)
20148月初,第17届吴健雄科学营在台湾举行。中国科协应台湾方面邀请,共选派10名学生、1名高中教师、1名大学教授组团参加活动。我校2014年应届毕业生高三(11)班徐玥同学入选此次科学营。这是继2013年我校应届毕业生钱雨杰同学(现清华大学学生)入选该科学营之后,连续第二年获此殊荣。
徐玥同学已通过自主招生高考加分38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她曾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获得铜牌,并获得最佳女选手的称号。此次是经中国计算机学会与我校推荐,被选为代表赴台湾交流,江苏省仅有她一人入选。
吴健雄科学营1998年由吴健雄学术基金会发起举办。吴健雄学术基金会是为纪念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物理学家之一吴健雄博士,由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四位诺贝尔奖得主发起创立的,着力于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才能,培育新一代的科学菁英人才。
以下是徐玥同学写的参与感受。
 
台湾之行的随想
徐玥
八月初我有幸赴台湾参加吴健雄科学营。短短一周的活动让我感触良多。
一、与大师对谈
此次科学营共邀请四位大师,其中两位是历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李远哲教授和来自以色列的ada yonath。他们给我们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生物环境新材料。78岁的李远哲教授依然精神矍铄,跟我们分享了他的成长故事,并在环境和能源问题方面对年轻人表达了期望。每场演讲过后都有一个半小时提问时间,在这一个半小时之内学员要用中文或英文与大师进行交流。许多同学提问中展示出的奇思妙想,以及大师的迅捷反应都让我们赞叹不已。
二、凤凰山天文台的夜游
对于几乎没有熬过夜的我来说,夜游,是一次有意思的冒险。晚上十点,我们准时从住的地方出发,到达山顶已是第二天。我们一群年轻人围坐在山顶,身上穿着的所有可以带上来的衣服,不知疲倦地谈论着年轻人的话题。山顶上有一个圆球形的天文台,里面摆放着一架老师自制的望远镜。讲着讲着大家都困了,但一抬眼我们看到的泛白的天空,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大家就这样讲了一夜的话,有的玩游戏有的讲故事。天亮的那一刻,我突然感受到什么叫年轻人的力量。那是充满活力充满幻想,不畏惧路途的漫长,不畏惧山顶的寒冷。
三、环保意识
跟我住在同一个房间的两个女生今后都有朝环保方向发展的愿望,其中有一个已经开始准备策划一个环保活动呼吁大家多吃素食。为环保他们几乎不喝瓶装水,而是随身携带一个水杯,几乎每个宾馆的每个楼层都有一个硕大的饮水机。大街上到处都是旧衣回收箱,可以让衣服给需要它们的人使用。
然而台湾的人均碳排放量处于世界前列,这似乎与他们小处节俭的做法不合。当我们走到台北市中心101大厦附近的时候,就可以理解这是为什么。夜晚的台北繁华躁动,商场内部开着让人凉飕飕的冷气,明亮的灯光下硕大的橱窗背后摆放着为数不多的商品,其中很多是奢侈品。台北的市中心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由无数的地下通道和空中走廊连接。抬头仰望着那些五光十色的高楼大厦,就仿佛看见了无数的煤炭无数的天然气的燃烧,无数的二氧化碳在往空中排放。可能台湾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叫高碳排放量来自哪里,并不是他们随手丢弃的一个一个矿泉水瓶,而是他们每天都在享受的便捷的现代化生活。
四、当个科学家。
跟周围的同学在一起参加这个科学营,说实话,我有些惭愧。当教授在台上问道,你们中有多少想当科学家时,在场的大半同学都举起了手,然后我没有。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个问题,为什么台湾大学的录取率比清华北大在大陆的录取率要高得多,可他们仍然能产生我们几倍数量的科学家。现在想来,是因为他们有足够想当科学家的人。同一小组的人有几个将就读台湾大学物理系,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然而此次与我同行的有一个女生,获得了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国第一名,最终选择就读北大光华。两岸人民对于就业的不同看法没有谁对谁错,但我还是希望中国可以多出几个优秀的科学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