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图视新闻>>文章内容
对语教育 细嗅中海
发布时间:2014-03-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成兵

 

近日,我校名班主任工作室一行近20人在领衔人潘勤老师的带领下,跨界进行了建筑业和地产业的考察学习。
记得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众多行业其实都是殊途同归的,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一种工作——推销。商家推销产品、教师推销希望、应聘推销能力、领导推销思想------,这从侧面说明了行业不同道理相通的规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况且教育终将是培养社会的人,如果只皓首穷经埋头于校园,缺少与外界的信息沟通、学习、借鉴,教育必将索然于鲜活的生命,学生必将脱节于发展的社会。基于这样的想法,潘勤名班主任工作室多次致力于此类活动形式的探讨研究,无论是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还是从班级管理到社会产业无一不是让学校教育与其他行业的个性规律、共性规律相嫁接,寻找通过社会反思教育和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良方,由此也奠定了工作室高屋建瓴般的教育宏观把握。
此次接待工作室老师的中海宏洋地产(常州)有限公司,是一个潜心耕筑常州、传承千载风骨、书写龙城人居的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公司的几个主要负责人全是毕业于省常中的70后,他们干练而亲和、儒雅且迅捷、大方又细腻,在“龙城公馆、凤凰熙岸、锦珑湾”三个大型项目的领导岗位上显得运筹帷幄、游刃有余,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省中人所应有的“杰出公民”气质。通常,一个学校有两怕,一怕当年“差生”来投资教育,二怕当年“优生”回校做领导。因为当一个从母校毕业出去的学生回过头来和老师交流教育感想与人生发展的时候,往往是对教育的一种客观的终极评价,这种基于当初受教育者的延迟性反馈往往能让老师们感到尴尬
交流中,中海常州公司的几位负责人和当年的班主任潘勤老师以及工作室成员畅叙了在省常中学习、生活、锻炼的情形,分享了离开母校后的发展状况,不时流露出孩子般的纯真。一件件趣事、逸事、糗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当他们谈起自己个人的成长历程,无不数次提到一个关键词——走正道,只有走正道、能感恩、懂情商,一个社会属性的人才会走得更远,他们认为凡是不能用分数衡量的,如健康、道德、人格、世界观、价值观等都是人走向社会的最基本的要素,他们对在省常中的5年里受到的良好教育感到由衷的谢意,并一一回忆起那些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深深地表达了师恩难忘之情。
工作室一行还了解到了许多关于中海发展的历程与文化。中海地产1979年源自香港,经历了根植香港,初步发展、红筹上市,发展跨越、调整前行,转战内地、布局全国,领军行业几个关键节点,从第一代高容积率,第二代户外空间营造、第三代户型创新、第四代生态环保,人文归属,到第五代健康人居,中海在这五次理念更替中先后建造过香港九龙填海工程、驻港部队海军基地、香港输水管线、广州新白云机场、澳门葡京大酒店、香港迪士尼乐园、迪拜塔楼、香港特区警察大楼、印度海得拉巴国际机场等著名建筑和景点。在香港,每15人就有一个人住在中海建造的房子里。他们为每一座城市,每一户家庭,建造幸福生活的行业品质与省常中办人民满意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行业翘楚,中海不光只有业绩的骄傲,除去一次次地囊括“詹天佑大奖”外,他们不让企业迷失在钢筋水泥里,先后注册了“中国海外爱心基金有限公司”、成立了“海无涯 爱无疆”公益品牌,每年还以高规格、高品质捐建一所希望小学,这是一种回馈更是一种双赢经营模式他们认为教育和安居都是很重要的民生工程,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的教育总是每个家庭都格外关注的重大课题,而哪里有学校,哪里就是价值高地,商圈、生活圈、公园圈,重要的是教育圈。由此可见,教育也能拉动经济的的繁荣。工作室的特邀嘉宾张明老师有感与他们的举措,口占一“句”——中华之海,造城树人八个字送给中海常州公司,引起大家一片叫好。随后,这些“省中的孩子们”还饶有兴致地从体制、政策、管理、措施层面给老师们分析了中国房地产的走向。
瞰河揽园话斜阳,师生情深何忍别。“对语教育,细嗅中海”的活动转眼就结束了。工作室一行感慨良多,书圣曾说过: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教育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职业,虽然不必自诩为崇高,但作为老师,可以失衡可以挣扎,却注定要做勇者,宗教般的勇者,敢与直面、直言,用自己的职业操守冲刷出教育的本真,赢得人生的幸福和三尺讲台的荣光,因为学生是财富——耐得寂寞,才能享受拥有财富的幸福!(刘成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