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二通用技术备课组精心设计了“纸塔设计”实践课。
同学们三、五个人自成一组,将10张16k的纸结合学习的结构于设计通过剪刀剪裁,透明胶带粘合,制作出形状各异的纸塔模型,绝大多数小组的作品结构合理,形态美观,最高处可以轻松承重50克砝码。同学们在设计时,各抒己见,力求呈现最合理最美观的结构,在制作时,齐动手,共努力,每个小组都在暗暗的较劲,力求每组的作品能更高更强。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同学们都对知识点中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强度,结构的形状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应用。
实践课后,同学们都认真撰写设计反思,从合作、分工、结构、稳定、强度等多角度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本组的改进方案。
高二(5)班的芮嘉能同学在反思中写到通过组员的集思广益,本组结构设计最终取得成功。但纵观全班,还有几组在高度高的情况下完成了任务。换言之,本组的设计理念仍有可以进步的空间。本组采用了主体圆柱结构的想法,作品由一个大圆柱和若干小圆柱组合而成,其中大圆柱起到支撑重物的作用,也是决定最终高度的关键。而小圆柱则被我们以附着大圆柱的方式利用,并使其在大圆柱周围围成三角形状,很好的利用了三角形稳定性好的特点。也是我组本次设计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通过其他组的设计,我也得到了启发,如何更好的利用三角形稳定性高的特点是我们改进作品所需克服的最大课题。有的小组利用了现实生活中的塔架底座为模型。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特点,另外顶部改用三角架结构支撑重物也是一种可行的尝试。如若就单纯在本组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那提高小圆柱的高度也是一种值得本组尝试的方案。
高二(12)班的章晨林同学在反思中写到这次项目是比较成功的一次。我首次尝试了个人独立完成一个项目,虽然成功了,但是由于是一个人,劳动力严重不足,很是吃力。在动手前,我虽然进行了结构上的设计和时间上的大致规划,但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人手不足。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很多设计中的结构无法实现,许多细节不是很完美。下回应注意。这次项目不仅仅是要求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对结构学的了解,而且要求将设计转化为现实,这就要求考虑到一些细节的可行性。这一点我同样作得不是很好,导致很多自认完美的细节无法实现,最终成为作品的瓶颈。改进措施:1、加强合作,考虑一下下一次是否应寻找一个合作伙伴;2、前期加强规划与考虑,合理安排时间与材料3、对方案进行考察,充分考虑其可行性。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建构一系列合理、有效、趣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实践活动是我们全体技术组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