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校化学组在全国化学新课程成果评选中成绩骄人
2013年3月25日由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组织开展的第八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化学组在这届成果评选中取得历史性的辉煌,7人获得全国一等奖,6人次获得全国二等奖。像这样的骄人成绩在全国也并不多见。教学录像全国一等奖获得者王凯老师还将于4月17日参加在广西柳州举行的全国一等奖现场说课比赛以决出最后的全国特等奖。如此骄人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
其一,化学组成员在组长曹特级“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熏陶下,秉持“读书静养低调做人稳健每一天,信念寻梦高调做事幸福享终生”的理念,踏踏实实做人,争做一个有人品、有思想、有境界、有追求的省中人。
其二,在我校十年愿景“用十年左右时间,把我校建设为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高中”的激励下,化学组每个成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学术压力。但曹特级的成长经历启迪每个组员,其实学术并不那么高远,只要我们认真搞好教学,在教学中践行与反思“教与学之道”并及时加以文本化,学术就会与我们结伴而行。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曹组长要求每位化学教师凡是课本有的实验必做,要在做中质疑、反思和改进。另一方面,化学组常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强化同伴的合作、交流与指导,因为我们懂得“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的远,一群人走”。
其三,在张耀奇校长“视生如子,专注地、热情地、静心地、专业地、思考地去‘做’教育”的引领下,化学组每位教师在思考,如何让课堂变得有“磁性”: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如何使我们的课堂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人格的尊严;如何使我们的课堂真正高效:让学生觉得有用—想学;学得有劲—乐学;便于理解—易学;效益最优—会学;获得发展—真学。
这次化学组骄人成绩的取得也是我校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一次回报。对这11位老师在全国大赛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祝贺,也预祝王凯老师有更精彩的展示!
| 类别 | 姓名 | 题目 | 等第 | 
| 教 学 录 像 | 王凯 | 化学电源 |  一等奖 | 
| 张金怡 |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  二等奖 | |
| 张克清 | 氧化还原反应 | 二等奖 | |
| 论 文 类 | 曹丽敏 |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比较研究 | 一等奖 | 
| 房寿高 | 反应条件控制——化工流程试题之魂 | 一等奖 | |
| 高慧娟 | 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教学 | 一等奖 | |
| 胡爱彬 | 浅谈课堂转型 | 一等奖 | |
| 江军 | 对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铁的吸氧腐蚀实验的探究 | 一等奖 | |
| 张金怡 | 创造性使用教材 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 一等奖 | |
| 陈卫 | 让中学化学实验变得灵动 | 二等奖 | |
| 管凌云 | 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思维方法 | 二等奖 | |
| 沈燕萍 | 高中化学教材有机实验设计的比较研究 | 二等奖 | |
| 张克清 | 氢氧化铜的制备 | 二等奖 | |
| 优 秀 个 人 | 张金怡 | ||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