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开展“2011常州教育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常教委〔2012〕6号)精神,经各界推荐、社会公示、评委投票、网络投票、评委会审定等程序,“2011常州教育年度人物”评选结果。


情钟教育 根深叶茂
曹文老师珍藏了一张照片,极有意境:一方沃土润泽树木,一片树林浓郁成荫,一条道路伸向远方……这是他进入江苏省高级中学前特意拍的。如今,二十年奋斗的岁月过去了,他面对照片,面对学生,情思缕缕,感慨良多:这么多年来,他兢兢业业地行走在信息学这门新兴课程之路上,成为学科以及竞赛的领军人物,一共培养出200多位金牌选手,其中就有一年内二夺世界冠军的金斌,2011年获得世界信息学奥林匹克金牌的蒋中天,被誉为“金牌教练”,报纸上曾多次长篇报道他和他的学生的先进事迹;他自己也光荣地成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全国模范教师”。
一、2011年,常州信息学竞赛与教学因他而精彩!
(一)2011年,他辅导的学生在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亚太区程序设计比赛金牌1枚,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北京赛区金奖,居中学队榜首。在第十七届信息学奥林匹克分区联赛江苏赛区比赛中常州高级中学连续9年蝉联团体总分第一名,27人获得一等奖,12人被教育部授予保送生资格,在全省独树一帜;在第28届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2011),曹文老师作为江苏省队领队带队参加了本次比赛,省常中夷安、王轩、韩希之三位同学,在来自全国各地的160多名程序设计高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两金一银的优异成绩,并进入了国家集训队(共20人),并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现场录取。尤其可喜的是2011年7月他的弟子蒋中天同学在第二十三届国际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2011)中,以队长身份率领其他三位中国学生,取得了三金一银、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也为常州赢得了首枚IOI金牌。
(二)2012年2月,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300多名“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NOI)冬令营”营员相聚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本届冬令营历时8天,包括授课、讲座、交流、参观环球恐龙城及竞赛选拔等活动。而曹文就是本次冬令营的总策划,他的弟子清华大学大二学生吴翼受邀作专题讲座。本次冬令营也是今年夏天将在省常中举行的NOI2012(2012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预热。全国奥赛放在一所中学举办,这还是第一次,原因是曹文老师近几年来为中国信息学带出了100多名省赛一等奖得主和2名世界金牌得主,培养出了一大批至今在世界较为活跃的信息学人才。
二、这些年,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学生!
(一)引导学生师徒结对。曹文老师始终追求教学的高效率,怎样最大潜能的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他经常思索的问题,为此他勇挑重担,积极开拓,成为常州市信息学奥林匹克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面对信息学竞赛班的各种矛盾,他果断采取分层次讨论式教学,把不同年级、大大小小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辅导上课,把自己编的和学生编的程序拿出来讲解、讨论,共同修改、完善,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兴趣,高年级学生主动带低年级学生,一届届延续,互相帮助的氛围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品质。
(二)培养学生独具慧眼。摘得金牌的学生,绝大多数从小学和初中起开始学习编程,也有一些是“零起点”。曹文选拔学生不只看智商,还看情商,他认为情商决定了一个人的执着力、坚持度。高一学生胡波,以前从没接触过编程,看到班级里有同学参加信息奥赛培训也想学,于是主动找到曹老师。曹老师发现胡波资质很好,尤其记忆力惊人,便大胆让胡波跳过Pascal语言,直接学习难度更大的C语言,胡波果然在此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取得很大进步,一年不到即获得省信息奥赛江苏赛区第一名,保送清华。
(三)鼓励学生超越自我。曹文老师认为,心理素质是“奥赛生”的重要软实力。学生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会出现心理和情绪波动,如不及时调适和排解,不仅对比赛成绩有影响,更可能对学生的心智成熟和后续发展带来负面效应。1999年江苏省队组队选拔的时候,种子选手李源意外落选,情绪十分低落,一度想放弃奥赛。曹老师找她谈心,帮助她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一番点拨让李源恢复了正常训练。曹文又把省队其他选手的资料拿来,帮她比较对照,借此提高她的自信。李源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了省队,并获得全国赛银牌和“最佳女选手”称号,闯入国家集训队。
(四)帮助学生创造辉煌。曹老师性情恬淡宽厚,爱生如子,家庭贫困的孩子常常得到他无私的资助。多位金牌选手的第一台电脑,都是曹文老师赠送的。李磊2002年被保送进入上海交大计算机系ACM试点班,2006年考入全美大学计算机专业实力排名第一的卡耐基·梅隆大学。他来自农村,家境十分贫寒,买不起电脑,经常是放学后在学校机房里埋头编程。曹老师就经常陪他一起调试程序,给他买点心充饥,周末把他带到自己家辅导。曹老师说:和学生之间的情谊是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他,一个从心底里尊重学生的人,眷恋着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流淌着涓涓细流般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