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以表达促思考、以分享聚智慧——校本研究项目汇报小记
发布时间:2018-02-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潘正凯

  

2018年2月4日星期日,寒假开始的第一天。我校教师齐聚秋白厅,聆听了五位校本研究项目主持人的工作汇报。学校邀请了江苏理工大学蒋波博士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对研究项目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汪明校长对未来一段时期项目研究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各项目小组重视研究团队建设,重视研究的实践性与科学性,重视资料的梳理分析与成果的总结提炼。
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组织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是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旨在调动研究人员积极性、优化研究资源配置、加快研究成果的生成与转化,进而促进我校课程与教学内在品质的提升。为进一步助推项目工作的开展,学校定期邀请项目负责人就一段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行活动介绍、经验分享、问题剖析与未来展望,以公开表达促研究项目的总结与反思,以经验分享促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凝练。
徐中华老师的《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程实施研究》尝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重构历史课堂教学,通过创设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激发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郭家海老师的《高中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研究》在建构写作能力模型与能力进阶的基础上展开大规模的取样调查,获取了大量的学生写作样本数据,系统地考察了学生写作能力的现状。杨元老师的《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立足于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团队的力量开发了大量的校本数学学习资源,提升了课程的拓展性与选择性,彰显了数学课程的本土特色。陈玫老师的《模拟政协》通过体验式课程,引领学生参与公众议题的讨论与实地调查,建立了政治课程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有效塑造了学生的社会主人翁意识。潘正凯老师《依托课例研修的青年教师发展模式研究》通过课例研修的方式,遵循教师学习的基本方式,探讨了英语学科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形成了具有英语学科特色的教学策略体系。尽管五个项目分别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内容,但都凸显了校本课题的本土性、实践性、问题性和合作性,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平台和环境。广大研究项目的参与者能够通过课题的研究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培养自己的研究意识。


徐中华老师汇报《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程实施研究》

郭家海老师汇报《高中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研究》

杨元老师汇报《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陈玫老师汇报《模拟政协》

潘正凯老师汇报《依托课例研修的青年教师发展模式研究》

汪明校长对项目工作进行总结与指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