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4日下午第四第五节课,一场充满思维碰撞火花的辩论赛在千人大会场中举行。正方为高二(3)班,观点为“知难行易”;反方为高二(11)班,观点为“知易行难”。
正方一辩胡宇轩同学首先立论,举出制造手机这一例子表明分工使行为简易,从而引出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科技使出行更为便捷。之后,反方一辩周幸同学思维敏捷,提出“不可将最简单的行与最难的知进行比较”,同时将分工、求知的过程归结为“知行合一”从而驳斥从一方面推导“知难”的逻辑问题。之后,周幸同学先将“行”定义为“实践”将“行为之易”的意义淡化,同时也通过“行比知所受的限制更大”来论证“知易行难”。
之后,正方二辩高诚志对反方三辩蒋泓玥同学进行质询。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正方二辩通过“国际会议的代表需要研习20国语言还是需要同声翻译?”这一问题,试图就正方一辩所论述的“分工简化行”与反方三辩达成共识。而反方三辩也再次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出分工中知与行的合一。正反二辩又就对母亲的爱入手,而反方三辩则表达出“感情非知”来作为知定义的补充。
第二轮质询是反方二辩丁震泽与正方三辩张一言的争锋相对。反方二辩试图从“吸烟者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却依然吸烟”与正方达成共识从而论证外界诱惑和个体意志力对行的约束,而正方三辩却对此问题不做正面回答,一度打断反方二辩的质询。反方二辩借机询问三辩是否知道辩论规则,试图从明知故犯论证知易行难。之后就辩论准备的方法等与正方进行质询,都被正方三辩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化解。而就“法官知法犯法”这一例子,正方三辩再次表示这个法官不是真正的知法,反方二辩则点出了正方三辩整轮质询中的逻辑谬误“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谬误。是指在原来的普遍宣称遇到反例时,提出一个理想、纯静的标准以为其辩护的论证方式。从而对一轮质询进行总结。
自由辩论环节,双方更是唇枪舌剑,妙语连珠。甚至联系到了生活,将王凯老师实验的例子进行运用,从而论证“不可从结果来看是否真知”。
反方四辩王英杰同学进行总结陈词。首先重伸知的定义非求知,在用毛泽东的《实践论》定义行。之后再以喜欢女同学的例子,生动形象的类比“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谬误,而使纯粹的说理变得更容易理解。回归主题,反方四辩就“人的能力”与“人的欲望”论证行收到了的约束比知更大。再以知易行难而表达出对实践的重视是很重要的。言语中通过“不行”这一双关,深刻的揭露出了不去实践与能力不行,显示语言的精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