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信息时代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与培训会”于7月16至17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大会报告和专题发言两部分组成。我校外语组潘正凯老师应邀参加并做了专题发言。
信息时代的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模式已经成为教师积极探索的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本次大会深入研讨了大数据时代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总结了各地取得的优秀经验和方法,为与会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及时有用的教育资讯。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首席专家王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程晓堂分别做了题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测评”的报告,分析了英语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基本内涵、课堂教学模式、核心素养的测试与评价。批改网张跃工程师的报告“数据时代的中小学英语作文智能批改”则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学生作文批阅及文本分析的生动案例。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持续发展是课程改革深化的原动力。潘正凯老师做了题为“教师成长中论文写作价值的个案考察——基于教师隐喻的分析”的专题发言。本次发言以个案研究的方式,通过“入场券”、“港湾”、“助推器”、“舞台”、“解剖刀”、“麦琪的礼物”等隐喻的分析,呈现了写作对于教师成长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发展价值,表明了写作是教师提升能力、形成专长、打造研究共同体、获得职业自主的必由之路。参会者对潘正凯老师的话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在聆听之后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参加此次专题发言的除了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师和教研员,还有许多来自高校的研究者。
专题发言现场。
潘正凯老师与程晓堂教授合影。
潘正凯老师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