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散文阅读要品出“味”
发布时间:2016-05-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孙玉婷

 

散文阅读要品出“味”
——记王丽芬老师市级公开课
         512日,常州市高二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校王丽芬老师开设散文教学公开课,篇目是《现代散文选读》中的《葡萄月令》。来自大市各高中校的语文老师约6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王丽芬老师的课也受到了广泛好评。
    课堂伊始,王丽芬老师由《葡萄月令》一文曾被退稿的经历导入教学,引发学生评说的兴趣。在学生畅谈阅读感受时,有的表示看不懂,有的觉得文章很随性、有深意,各抒己见。王老师针对学生的初读感受,引导学生读一读,听一听,进一步感受汪曾祺散文的味道。于是,学生读、老师读,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课堂气氛热烈而欢快。而后,王老师又征询学生的再读感受,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品鉴。学生发言踊跃,交流充分。很多看似平淡无味的句子,如“简直是瞎长”“长出来就掐了”等,学生都读出了味道,品出了门道。在此基础上,王老师对汪氏散文淡笔有趣味、繁笔有情味、闲笔有韵味的特点进行了总结。而后,由文及人,相机补充相关的写作背景和作家资料,对汪曾祺其人其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阐明了创作主旨。
    评课过程中,王丽芬老师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上完课后的体会。她认为,教学设计遵从“读其文,想见其为人”的思想安排的,教完后觉得自己在教学组织上稍有进步,但后半程控制痕迹还比较明显,需要继续努力。北郊高中的陈浩老师肯定了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以及王老师对作品背后的“人”的关注,认为课堂文化氛围民主而平等。李留兴老师认为这节课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特点,课堂氛围宽松、宽容,教师高度重视学生阅读的自然状态,让学生的思考在课堂上自然生发,对话友好,真实有效。这一节课本身也像是一篇散文,由浅入深,收放的“度”掌握得好。奔牛高中的汤亚萍老师从“本色语文”的理念出发,认为王老师的课既尊重了学生的感受,也抓住了散文语文这个教学核心,让学生在语言品味中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她建议可以将预习做得更充分一些,尤其是多征集学生初读时产生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刘超老师认为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准确,由文及人,合理有序。他建议可以从“月令”一词的文化价值阐释角度深入解读课文的思想内涵。北郊高中的王俊老师认为这节课“缘体定式”,根据散文的特点选择了教学方式,并提出散文教学可将文本教学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尤其是对现代生活相对隔膜的文本内容,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嫁接好阅读的桥梁。他同时回应了之前老师们评论的“学生生活苍白”这一话题,认为“熟稔则情深”,要尊重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生活的价值,而不是急于下否定的竭力。最后他认为散文教学可以摆脱作家作品背景,从“知人论世”到“以意逆志”,让学生获得全新的阅读体悟。我校程代军老师认为“味”是散文的核心,散文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促悟。王利华老师从自己的散文教学经验出发,介绍了自己在散文教学中点面结合的教学方法。
    最后,教研员周於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他结合高中语文选修模块的教学现状,认为选修教学不能急功近利,要老老实实读书,回到真正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周老师充分肯定了王丽芬老师在课堂上的“应对”策略,对“课堂还给学生后,教师应该做什么”这一多数老师存在的疑惑有启发意义,认为值得学习和研究。周老师还强调语言的品味要靠语感直觉,明确反对目前散文教学中直接由技巧而内容的所谓“解读”方法,建议语文老师多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真正落实文学作品美感体验在教学活动中的要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