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问,抓住根本
——记常州市“阅读教学沙龙”第四次活动暨省常中语文核心研究项目组第八次活动
2016年5月12日下午,常州市五校联合“阅读教学沙龙”第四次活动如期在我校开展。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及其所属的“高中生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组承办,围绕现代散文阅读的核心能力进行研讨。
本次研讨会共开设四节同题课,常州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三中”)的张元丽老师、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田中”)的吴晓丽老师、常州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五中”)的武媛媛老师和我校的孔小波老师等四人执教《汪大娘》,来自四所学校及其他学校的约20位老师参加了这次听课和之后的评课活动。
在评课环节,众位老师围绕“课堂设问的有效性”发表自己听课的感受。
田中的胡叶老师认为课堂设问的有效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的阅读、解开文本的密码、实现教学的目标,他觉得孔小波老师的问题关照到了学生预习中的困惑,学情把握到位,同时胡老师也提出文中关键过渡句是解开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的密码。
五中的朱寅老师谈到,吴晓丽老师的核心问题有两个,对帮助学生从浅层次阅读到深度阅读的作用很大,“汪大娘对卫生检查重不重视”这个问题成功地做到了以一斑窥全豹,唤醒了学生对人性的认识;她还提出吴老师拓展的材料切实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若能就第一二节的内容做较为详细的解读就完美了。
我校的黄洋洋老师认为武媛媛老师的语言精练、干净、利落,在问答环节中对学生的指导非常精准恰切,很值得她学习,同时她也诚恳地指出一个设问上的指向不明,与诸位老师商榷。
三中的张丽明老师则对我校孔小波老师在课堂上花费较多时间让学生朗读印象深刻,她对孔老师的行为表示赞赏,认为他做得很扎实;另外她也谈到,我们平时读写人的散文往往会忽视背后的作者,但孔老师带着学生分析“不识字有福了”那个语段,却给了我们启发。
最后,我校语文教研组长程代军老师则从当前语文教学的现实出发,高屋建瓴式的与在场老师们探讨了散文阅读的本质问题,他用“有干才有枝”的比喻提醒所有老师(包括他自己)仔细思量散文的教与学这个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