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过去的一个学期当中,外语组全体教师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之下,按照学校工作要求认真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积极投身课堂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以更加自主的姿态审视和建构自己的职业专长,进而成为新时代教育变革的参与者和领路人。
一、学期初探索课堂:回归教学的原点
本次英语组探索性课堂的探究主题为高考任务型阅读题型的解题方法,由两位教师同题异构。樊蓉老师从出题方式出发,归纳了词语填空的各种类型,结合一定数量的典型实例进行讲解,学生在完成练习之后能够对任务型阅读的出题思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范丽君老师在分析学生学习困惑的基础上,通过详实的范例,引导学生体验顺利完成任务型阅读必须关注的重点,反复提醒学生立足语篇和句子,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搜索、确定、修改相关词汇。
两位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取得得益于她们的教学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困难,将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建立在学生学习需求的评估之上,学生并因此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课堂观摩和研讨活动,大家就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达成共识,那就是学生的学习困惑和发展需求。
二、承办常州大市英语教研活动
高二备课组承办了学期初大市英语教研活动。孙湘娟老师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和经验,以教材模块五第一单元为案例,系统叙述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为了优化教材使用,教师通常会对教材的本文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改编,对教材原有的语言活动进行修改、替换,或是对教材提倡的教学方法进行重新设计。在一线教师的话语当中,这一系列的教学决策行为通常被称之为“教材整合”。但整合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却是一个一直困扰广大教师的问题。孙老师的讲解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操作范例。
潘正凯老师结合有关阅读教学理论,在分析当前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阅读活动思辨水平的两个策略,即多角度的文本解读和输出驱动的读后任务。在讲解中,潘老师运用了大量取自其课堂实践的阅读活动案例,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其活动设计、思路和理念,为与会教师提供了鲜活的参考范本。
高三备课组承办了常州大市高三英语复习课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同题异构的方式,探讨英语阅读微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由北郊中学王绪平老师和我校张梦婷老师分别任教。两位教师分别以各自对微技能培养途径的理解,依照自己对学生学习需求和方式的预估设计教学。尽管课堂教学活动展现出各具特色的教学路径,两位教师的教学安排都聚焦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知参与,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青年教师在八校联合教研活动中崭露头角
12月5日上午,来自我市八所高中的英语教师汇聚于奔牛高级中学树人楼二楼教研活动中心,紧紧围绕本次八校联合教研活动“同题异构”研究课“Module 6 Unit 2 Project Making a happiness handbook”展开讨论。执教者分别是来自我校的潘正凯老师和北郊中学的诸炼老师。
市教研室教研员宋德龙老师以核心素养的培育入手,分析了当前研究界对于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他认为,潘正凯老师的课凸显了语言培养、思维培养、价值观培养的有机结合,符合学界对外语教学发展价值的新思考,体现了他突破传统窠臼的创造性探索。兄弟学校教师在评课中也指出,潘老师的课结构缜密、思考深刻,体现了语言的本质属性——表达思考、塑造思考,其设计的学习活动依据课文文本又高于课文文本,尤其是本文深度解读和情景对话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自我、同伴、文本、教师间的多元对话,促成了学生内在语言与思维的碰撞。宋德龙老师最后提出要求,希望潘老师继续在外语课堂思维培养方面做更多、更深的探索,也希望参会教师能够加以借鉴,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做出一些尝试,以实现学生语言、思维、文化等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
四、校庆公开课广受好评
本年度的校庆公开课活动中,高三备课组的吉莉老师与高一备课组的董焱老师分别开设了一节词汇复习课和一节报刊阅读课。吉莉老师的课针对高三学生复习中的困难,将词汇复习方法作为本次公开课的研究对象。她在前期学情调查的基础之上,针对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学习活动的设计,取得了扎实的成效。整节课条理清晰、节奏明快、形式多样、指导有效,学生在讲练结合中逐步理解、领会、掌握词汇学习的关键方法。值得关注的是,吉老师所选例句不乏人文思想的光辉,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兼顾了情感信念的培育。
董焱老师的课即展示了我校在英文报刊阅读方面的经典做法,又展现了她独有的教学风格和个性魅力。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基本途径,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董老师的教学设计呈现了报刊阅读的基本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对于文本的解读兼顾了文本信息理解、文本结构搭建、文本内涵剖析、文本内容拓展,凸显了外语课堂中语言学习、表达能力、思维训练和态度培养的有机结合。
五、青年教师成长再上新台阶
继上学期常州市区高中英语教师基本功比赛之后,我校危安琪老师代表学校和常州参加了江苏省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此次基本功比赛的内容相比以前有较大变化,比赛形式更加多元,能够全方位地展现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参赛教师参加了高考试卷编制、演讲比赛、课堂考核、听评课等环节,涉及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多个方面。危安琪老师的最终胜出体现了省中青年英语教师的胆识和实力。
另外,在近日结束的学校第五届“元博杯”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外语组的王翠芬老师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始终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教研组的精心安排。外语组将继续按照学校发展的要求,结合比赛过程中教师展现出的优点和缺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组内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课堂的教学品质。
六、青年教师校外学习成果丰硕
2015年度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海安中学举行。我校外语组危安琪老师前往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年会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和教研活动,内容包括专委会主题报告、专家学术讲座、观摩研讨课、专家点评等等,给全省英语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高三阶段的英语教学也是本次年会研讨的一个重点。来自海安中学的顾庆华老师开设了一节高三英语观摩课,探索了外语学习和考试能力共同提升的方式和途径,给我们的实践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思考。
2015年11月20日,由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金华市外国语学校承办的全国基础教育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高端论坛暨“江、浙、沪”名师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金华市外国语学院正式开幕。外语组潘正凯老师参加了本次论坛。阅读向来是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的质量关乎整个外语教学的质量。本次研讨活动聚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家报告、听评课、工作坊等学习活动共同探讨阅读教学的问题和对策。值得关注的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英语教研员、省特级教师葛炳芳老师认为,教师需要通过内容梳理、思维流程和理解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引导学生理解文体,他同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三位一体互动教学理论模式,得到了全场老师的赞同。
七、“TED视频资源开发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项目深度推进
在本学期中,“TED视频资源开发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项目组成员继续按照项目推进计划完成各项理论学习、课堂实践和资料收集工作。截止到本学期期中考试,整个项目组共完成了12个课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材料和研究素材。日前,项目组已经完成了《TED演讲赏析课程》的课程大纲编写工作,计划下学期完成《TED赏析课程·学生用书》、《TED赏析课程·教师用书》的撰写工作,并基本完成“TED视频资源开发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项目结题报告。
问题驱动的案例式教学研讨逐步成为教研组专业活动的主要方式,教研组研讨氛围浓烈。各备课组能够聚焦于个学段学生的培养目标、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切磋交流,汇聚真知灼见,形成指导实践的强大智力保障。广大青年教师越加重视科研文献的阅读和教学札记、反思论文的撰写。潘正凯老师一如既往地用键盘码出凝聚思考的文字,触摸着外语课程改革的脉搏,敲打着传统外语教学的窠臼,本学期共有5篇教学论文发表于《中小学外语教学》等核心期刊。王翠芬老师依托省级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发表了论文数篇。孙湘娟、柳金梅、潘正凯老师还在《新高考》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教学小论和教学参考材料。另外,潘正凯、危安琪老师的论文还获得了本年度“师陶杯”教学论文评比的二等奖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