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班主任成长营——主题沙龙活动
发布时间:2015-12-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学发处

 

“班主任成长营”沙龙——班会活动的创意设计
2015年12月11日下午,我校“班主任成长营”沙龙活动如期举行。常州市名班主任潘勤老师结合上午开设的“宽容比自由更重要”主题班会,为参加沙龙活动的各校老师,做了题为《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反思》的报告。
报告既有详实生动的案例,又有经验理论的提升,是潘老师数十年班主任工作积累的一个体现。
潘老师认为,每一次班会都应该有一个最现实的意义和一个可能长远的价值。在班会的设计之前,要对一学期甚至一学年、三年的班会有一个整体的系统安排。在班会的组织筹备中,班主任可以让学生站在台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而自己隐在幕后,将理念渗透到学生中间去。如要评价一次班会是否成功,并非看活动中有多少掌声,而应该看班会结束后,其影响是否能持续长远。结合“重阳节班会”和“男孩危机”两节精彩纷呈的班会案列,潘老师还从特点、高点、结合点、亮点四基点角度,对班会课的具体设计进行了分析。
报告结束后,参加沙龙的老师分别就上午主题班会的细节、如何调动学生等话题,针对性地与潘老师进行了问答互动。
潘勤老师娓娓而谈、知无不言,与会老师如沐春风、时有所悟,在轻松而深入的讨论中,沙龙活动圆满结束。
 
“班主任成长营”沙龙——“谈话”的艺术
2015年12月11日下午,省常中“班主任成长营”第一次主题沙龙如期举行。沙龙分会场《“谈话”的艺术》在省常中8号楼704室开展,主讲人为陆建生和曹小丽老师。省常中“班主任成长营”的成员和外校班主任老师约计30名老师参与了此次沙龙。
陆建生老师首先从班主任养心的角度谈管理班级、教育学生上存在的现实状况和困难,强调持续耐心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也能养心。陆老师主张在新班级组建初期就要将班级走向定好调子。
曹小丽老师主张班主任的谈话艺术是可以通过准备和训练习得的,她认为针对个体性的谈话不能一刀切,因为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而是要因人而异,要有准确把握学生性格的敏锐度,做到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类型和性格的家长,曹老师也与参加沙龙的老师分享了她的经验。曹老师说,她担任班主任工作25年,坚持奋斗在教育一线,主要就是源于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紧承“幸福”这一话题,陆老师作了补充发言,他觉得选择师范专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得坚守在教育一线,他喜欢那种“痛并快乐着”的幸福感。两位老师在分享自己的心得时都动情地讲述了自己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故事,语言风趣幽默,所以整个沙龙会场不时传出爽朗自在的笑声,同时两位老师的概括、小结又引人深思,在场的老师都表示要将分享交流扩展到会场之外。
 
“班主任成长营”沙龙—— “文化”漫谈
12月11日下午1:30,承接上午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我校班主任成长营活动之主题沙龙如期开展,活动分三个小组分别展开。其中“文化”漫谈小组活动在8号楼5楼教工之家举行。本小组活动由谢晓虹和周丽老师主讲。我校班主任成长营学员及部分外校老师积极参与其中。
两位主讲老师就如何营造健康、积极的班集文化与在场老师进行交流。首先,参加会议的老师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畅谈自己所认为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重心。谢晓虹老师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有重要作用,教师的眼界和信念决定了班级文化的灵魂,针对班级文化目标和实际行动往往相悖的教育现状,谢老师希望教师能提高自身素养和境界,从而引导班级文化的健康发展。
谢老师随后借“宓子贱鸣琴而治”一例和国外经典班会“灰姑娘”一例,指出班级文化要有预见性和目标性。谢老师还生动地解读了我校刘平老师抵制日货的案例,强调班级文化建设要关注学生价值观。谢老师自己组织的“寻根“活动,通过指导学生写姓名对联和查阅族谱,有效地让学生寻找血脉之根,寻找家族认同感。
周丽老师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系列性介绍了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经验。她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微笑工程”系列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活动分展示微笑(学生微笑照片展示)、解读微笑(以“微笑”为题的作文创作)、寻找微笑(寻找班级微笑大使)三个部分,整个过程由内而外,教师引导点拨,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参加活动的老师就自己日常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向两位老师提问请教,两位老师悉心回答,沙龙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