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付出•感谢——我们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5-08-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省常中模拟政协团队

 

    这是很特别的一次经历,也是很特别的一个七月。
    710,暑假开始。710,模拟政协开始。
    这是我们第一次模拟政协委员,第一次写出一篇九千多字的调查报告和一个提案,第一次和这样一群人在一起呆上一个月,有我们心中共同的一个目标。
    一定有一些东西,是比赛留给我们并且会被记住的。比如在大热天里去采访,比如分发问卷时遭拒,比如一遍一遍重修着文稿;又比如期待着那间办公室里的谈笑,比如统计完数据的舒心,比如获得赞美的甜蜜,比如想到陈老师也和我们在一起。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的暑假——2015年的暑假。
 
第一篇章 付出
科教城——嘉壹度——莱蒙   九千字的一份报告
动手之前,没有人知道这份报告该如何写,写什么。心中的迷茫从学习开始被一点点打破,思路越来越清晰。
学习,让方案明确方向
    浏览政协网站、学习前两年全国模拟政协的文件和资料、观看其他学校的展示视频,一次次的硬啃,做了大量的专题学习笔记,一次次的头脑风暴和商量研讨,老师和学生逐渐找到了感觉,知道了一份提案所需要的构成要素。同时,常州市政协提案委的两位副主任为我们提供了专题讲座,告诉我们该从哪里切入,到哪里可以找到所需资料;河海大学创业指导中心的崔炳利老师提供了高校的相关文件和数据;常州市发改委财政处的白新河处长告诉我们有哪些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这些部门各自的分工……方向明确了,行动的时候可以少走弯路。
    调查,让方案更加真实
710号。拟完调查问卷后,我们首先在网上进行调查。为确保数据的可靠,我们通过盯人战术,指定对象进行填写。最终,收获了432份有效问卷,这也是第一手最真实可靠的资料。
713下午,科教城。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在炎炎烈日下,分组发放问卷。不记得被拒绝的次数。不记得跑了多少路。只记得全部发放完之后的喜悦。会场上的座谈,我们抛出了一个个问题:科教城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什么便捷的服务大学生创业会遇到那些困难后期对大学生创业会有什么跟进的措施”……看着手中的笔记日渐丰富,心中感受到的是收获丰硕成果的喜悦。
714,我们对河海大学团委的崔锦铭书记进行专访。大学课程的设置对大学生创业有那些具体的帮助学校形成的创业课程模式是否可以推广创业实践活动开设的具体内容,随着催熟剂的回答一个个专业名词蹦出来,来不及理解就先记下来,回家慢慢消化。
714716730,三次来到嘉壹度。每一次都是高温的陪伴,但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第一次的采访,事先约定的采访对象没有联系上,我们就临时采访了嘉壹度的工作人员,他的介绍让大家对嘉壹度的概况有了了解。第二次,江苏省创业典型冯全以自身的经历触及到了大学生创业的困难,引起大家的共鸣。第三次,我们把采访对象扩展到嘉壹度的其他创业人员,这里有自己做老板的,有应聘来的,也有在这实习的,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无奈,让大家对大学生创业有了一个更加全景的了解。
730号,采访莱蒙的怪婆婆重庆小面馆主屈红英。作为一个刚刚创业不久的大学生,他更多地谈到了大学生创业的艰辛,也跟同学分享了初尝创业成功的喜悦。
理论,让方案更加丰满
有了充分的调查,写起来自然就顺利了许多。调查报告中除了要通过真实调查的成果和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提出建议,还需要查询现有的政策条文,去触摸那些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专业名词和术语,去一遍遍地读懂政策条文的内涵。记不得到底阅读了多少政策条文,查询了多少网站,看了多少报道的视频。只记得,当我们写完最后一个字,画上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已经能脱口而出的是“政策宣传”、“大数据平台”、“众筹监管”、“课程模式”、“双S结构和三S链条系统”。我们知道,将来有一天当我们自己面对就业和创业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更加从容,因为我们有了这一个暑假厚实的积淀。
合作,让方案更加高效
九千字,一个月。这不是一个人的任务,也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指导老师给出了写作框架和整体思路,执笔的是王偲竹、贾峥、张芷宁和孙嘉燮,其他同学有的负责制作图表,有的负责查找新的补充资料。在酷暑的盛夏,我们一遍一遍输入数据,那些枯燥的数字生成凝集的是所有人的努力和期待;我们一遍一遍撰写和修改文稿,字斟句酌,对那些从未接触过的名词小心翼翼地使用,只盼做到最好最规范;我们也会发生争执,但争执是为了做得更好;我们在跌跌撞撞中磨合,融洽而有默契。
   
    这是一个我们努力过的夏天,努力过的七月,每一寸阳光都记载我们的汗水和欢乐。这个七月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浓重的绿荫和刺目的阳光,更是作为青年的拼搏的热血。 “2015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杰出提案奖”或许是对我们辛苦付出的最好的肯定。我们都该为自己而骄傲,我们都将为自己而骄傲。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我们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和泪水,付出了自己的年轻和热情,但同时我们也收获了成长和快乐!
 
第二篇章  感谢
常州——北京——常州 大家的支持
    张芷宁、孙嘉燮、王偲竹:最佳模拟政协委员奖
    缪文轩:最佳风采奖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杰出调研报告奖、优秀团队奖、最佳人气提案奖
    陈玫:优秀指导老师奖
    获奖证书上只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学校的名字,但是我们知道背后凝结的是大家的力量。
 
不会忘记:学发处任主任在家长群里一声吆喝,立刻有热心的家长出谋划策,为我们请来常州市政协的委员为我们进行专题讲座,为后来的提案撰写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当我们有任何困难找到任主任时,也总能得到他热情的帮助;
不会忘记:老师和家长运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联系采访对象,为我们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提供便捷;即使在连续多天的高温天气下接送孩子,我们的家长也毫无怨言;
不会忘记:常州市赛赛前陶校长和学发处王凯老师亲临我们演练的第一线,为我们进行现场答辩提问,使我们的准备更加充分;当我们踏上北去列车的时候,陶校长发来的问候短信,温暖人心,学校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舞;
不会忘记:在网络投票进入白热化的阶段,来自五湖四海、全球各地的省中学子、老师、校友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按动手机,为我们投下宝贵一票;
 
我们要感谢他人,更要感谢自己。最后,想把我们这个团队所有人的名字记录下来,献给这个暑假,献给这个夏天,献给这个第一次的开始:
王偲竹、贾峥、缪文轩、于华承、张芷宁、孙嘉燮、谭林洁、周志泉、吴昶、潘倍、卜君陶、徐启涵、殷悦、蒋之玮、费鸣瑜、杨芷萱、隋洋以及指导老师陈玫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