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艺术教育离不开教师。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的校园里,有着一支专业且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她们就是省中的艺术组。
艺术组共有4名女教师,分别是美术老师闵红、李昭君和音乐老师杨英、刘微。四名老师各有所长,油画、浮雕、画瓷;合唱、舞蹈、乐器;同时他们也团结合作,为省中的莘莘学子们带来一堂堂无比精彩的艺术课,让学生们享受艺术熏陶。
据了解,省中从2007年起,对艺术课程进行改革,形成了该校特有的、系统性的艺术课程,将原本单纯的艺术欣赏拓展为艺术创作,充分展现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文化,更要热爱生活。为了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在国家教本课程之外,艺术组特意开发了不同的艺术课程。”李昭君介绍。
美术学科主要用新颖材料、特殊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与现代艺术接轨。美术教室内,高一学生正在进行仿金属雕塑的制作。用旧报纸做出各式立体的造型,再用锡箔纸进行包装。每件作品都有着不同的造型:著名建筑、动物,甚至是自己设计的图案,作品闪烁着金属光泽,线条流畅却透着刚毅,让人惊叹居然出自十六七岁的学生之手。据了解,截至目前,省中美术课共开展15项艺术项目,如纸绳装饰画、创意面具制作、版画、石膏浮雕等,深受学生喜爱。
音乐学科主要以合唱为特色,每个班级一学期需要学会一首二声部歌曲,并在“常中之声”艺术节中汇报演出。通过一次次排练,学生不断地对动作揣摩,协调自身的肢体语言,同时还对歌曲的表达形式进行创新。“去年高二(5)班的表演曲目是《月亮代表我的心》,虽然是首爱情歌曲,学生却表达了自己心中所认为的大爱。演出结束后,他们还给在场的每位老师献上了一支玫瑰花,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这让老师们很感动。”杨英说。
为了让拥有艺术专长的学生搭建展示舞台,学校定期会举办个人画展、独唱、独奏音乐会,同时为全体学生提供鉴赏艺术的机会。艺术教育影响力不断彰显,该校多次在国家、省、市的音乐、美术比赛中获奖,艺术组也被评为常州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 (尤佳 谢丹)
美术课程丰富多彩
省常中的美术课程向来都是丰富多彩的。从高一的仿金属雕塑到高二的油画,我们在美术课上接触了许许多多新奇的东西。相对于从前的美术课,高中的美术课任务性更强,教学的体系也更加清楚。如今每开始一项美术作品的制作,都会有2节课时的理论介绍以及知识普及;而且每一项美术作品都规定了课时数来完成,要求我们不光做得快还要做得好;从前美术作业都是交给老师打了等第就完事,现在每完成一阶段作业就会在图文广场举办一次作品展,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都会拿着发到的贴纸去贴在喜欢的作品旁边。这种呈现方式让我们在欣赏其他同学作品的同时,也燃起了对美术的热情,下了要把作品做好的决心。
因为老师对课程时间精确的划分及分配,大多数同学都能在美术课上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有些精益求精的同学会在周末对作品进一步加工,所以我们的文化课程并未受到影响,反而可以说美术课是我们在繁重课程中的一段美好的放松时间。在手工的世界流连,在绘画的世界徜徉,在美术的世界陶冶情操,甚好。
高二(4)班 黄嘉文
赴一场盛宴
终于在忙碌中完成了《心愿》。仍记得那天演出的日子,当女生穿上大红长裙,浓妆淡抹后端庄娴雅,男生换上西装打好领结,似乎多了一份男人的担当。与其说那是一场演出,不如说是去赴一场盛宴。
一场与音乐邂逅的盛宴。当灯光亮起,音乐响起,我站在人群中,看着舞台下黑压压的观众,灯光刺眼,我的眼睛有些疼。突然之间,我觉得成绩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那张荣誉证书只不过是曾经的荣耀和证明,而那段排练的记忆却能留在心底深处。
尽管每次唱完歌都喉咙沙哑,经历一天的疲惫仍要站在舞台上唱歌,但却仍“痛并快乐着”。不知道是什么使得自己坚持下来,是信念,是梦想,是热爱,是团结的力量。
我不仅热爱音乐,更热爱大家能从学习中抽出身完成看似与高考毫无联系的活动,因为在这里,才能看到他们的另一面,更有青春少年派的一面。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想有多远,努力就有多持久。付出了就不后悔,认真了就没有输赢。其实,每个班级都是舞台上的第一名,至少在每个同学的心中。
这场音乐盛宴,时时回荡在我们的心间。 高二(5)班 戴心怡
《常州日报》2015年1月22日B01版http://{域名已经过期}/site1/czrb/html/2015-01/22/content_829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