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潘正凯
参加人员:赵燕、邵丽霞、董淑华、钱冬梅、潘正凯
活动时间:2014-10-27—2014-10-31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高一英语备课组全体教师利用学生军训的契机进入省常中、常州外国语学校、常州第二十四中学的课堂,抱着学习的态度,观摩了12位老师的教学活动。我们在听评课活动中认真倾听、诚心交流、着眼改进,参与教师无不受益匪浅。我们还在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诸多研究话题。这些话题有待于在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探究,用以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品质,促进自我成长。
2014-10-27
王小林老师一节高三英语阅读课。
教学内容的容量非常大,王老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处理了教材Project部分的文章、新概念英语第20课、以及一份习题讲义。知识的处理详略得当,教学环节紧凑,衔接自然,展现了王老师出色的学科素养和人格魅力。很多看似传统的处理方法在王老师的科学安排下发挥了积极的促学效用。我们在本节课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研究话题:传统英语教学法的效用剖析和继承。
孙维娜老师一节高二英语报刊阅读课。
报刊阅读是拓展、丰富学生英语学习资源的重要方式,也是我校英语教学的一个传统项目,但如何上出特色,孙维娜老师作了积极探索。孙老师以关键问题为引领,指导学生积极加工文本信息,并形成自己的理解,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思维的拓展有机结合。我们形成的一个研究话题是:报刊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2014-10-28
曹小丽老师一节高三英语课。
大多高三的英语课内容庞杂,系统性差。但曹小丽老师却通过精妙的设计将习题的讲解、课文学习、词汇教学进行有机的串联,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结构良好的学习活动脉络,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词汇和习题讲解环节,曹老师能够旁征博引,将有关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提高记忆效率。我们据此形成的话题是:如何形成一定的知识脉络来提升词汇集中讲解的效率。
钱凌老师一节高二英语语言知识课。
钱凌老师是年轻教师,上课时活力四射,学生能够长时间关注教师的讲解,教学实效高。同时,钱老师在知识讲解时关注了知识关联性,特别是新旧知识的对比与归纳。举例是词汇教学的主要策略,钱老师能够设计与课文内容、学生生活体验、当下重大时事密切相关的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内化词汇知识,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我们的研究话题是:怎样的例句更能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
2014-10-29
今天高一英语组奔赴外国语学校开展听评课活动,受到了外国语领导和老师的热情接待。
赵刚老师的初三英语综合技能课。
综合技能课旨在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赵刚老师的教学设计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将听、说、读、写等活动有机组合、互助共进,展示了非凡的课堂管理能力和气氛调节能力。
魏东华老师的初三英语综合技能课。
魏东华老师的教学内容与赵刚老师相同,但却展示了不同的处理方式。魏老师特别注重技能训练中的语言知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地将学生的吸引力引导语言形式上来,以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魏老师同时表现出卓越的教学机智,利用常州防空警报预演来拓展课文主题。
我们依据赵刚和魏东华老师的课形成一个研究话题:综合技能课教学中语言知识处理的方式和策略。
解华志老师的文言文讲解课。
为了加强学科教学间的交流和学习,借鉴其它学科教学的有益经验,我们观摩了解华志老师的一节文言文讲解课。解老师通过学生尝试、同伴评价、集中讲解、师生讨论的方式进行了《捕蛇者说》第二部分的教学,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热情高。我们据此形成一个值得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尝试的方法:“关键问题引领——同伴合作文本解读——教师讲授指导——师生讨论反思”模式。
在研讨环节,黄金松副校长还特地参加了研讨活动,并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感谢省常中老师的到来,并强调了这种听评课活动的重要意义。黄校长还专门介绍了常州外国语学校这些年的发展成就和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并希望大家能够经常往来,加强合作,共同谱写教育的美好未来。
2014-10-30
柳金美老师高二英语单元导入课。
柳金美老师的课围绕单元话题进行了大量的听说训练。柳老师通过科学的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并在适当的时候引入重要词汇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质量。柳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激发和提升,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语言的体验和运用,整节课教学效果显著。我们形成的探究话题是:课堂提问的设计。
丁向红老师高二英语课文理解与句型讲解课。
丁老师能够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注入鲜活元素,使得看似普通的做法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板书这一经常被青年教师忽略的教学工具在丁老师手里发挥了重要的先行组织者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关键句型的认知加工。在课文讲解中,丁老师同样非常关注举例和讲解的层次性、逻辑性、条理性,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我们形成的研究话题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板书的设计、英语听写活动的设计。
2014-10-31
吉莉老师高二(11)教改班大学英语课
教改班是教师教学创新的肥沃土壤。吉莉老师开设了一节大学英语第二单元Present的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以听力任务作为阅读活动前奏,通过讨论和提问形成对文章内容的预测,学生在而后的自主阅读中验证猜测的准确性,并形成对文章大意和主要细节的正确理解。与常规课不同的是,吉老师从文学体裁分析的角度解读了课文的话语结构和叙事要素,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体裁、风格、内容和主题的把握。据此,我们形成了一下探究话题:听写活动的设计、视频观赏活动的设计和阅读中预测策略的培养。
王翠芬老师高二美国班一节英语读写课
美国班同样是英语教学实验的肥沃土壤,王翠芬老师在多年的美国班英语教学中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王老师通过一个写作任务,指引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写作需求的驱动下积极感受、加工、内化有关语言知识和话题信息,阅读过程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过程转变为积极的信息搜寻、比较、整合过程,语言学习的品质较高,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据此我们形成了以下思考话题:怎样的写作任务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后记:
在一周的听评课活动中,我们欣赏到了老师们的风采,体验到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收获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经验和技巧,同时为我们以后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探究话题和素材。特别感谢高三英语备课组的王小林老师和曹小丽老师,他们敞开教室大门,慷慨分享他们的课堂和教学经验,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注入了难能可贵的信念支撑和方法指导。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更多地向他们学习,继承省中优秀的英语教学传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去传播、历练和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