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深情缅怀我校48届校友薛鸣球院士
发布时间:2013-11-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办公室

                       深情缅怀我校48届校友薛鸣球院士

著名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48届校友薛鸣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3年11月12日17时58分在苏州逝世,享年84岁。

薛鸣球同志1930年10月18日出生于江苏宜兴官林镇一个中医之家。他的小学和初中时代都是在战争中度过,虽然生活艰难,但仍坚持每天学习,抗战胜利后升入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3年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由于身体原因,他进入大学不到一学期就不得不辍学,直到1950年8月继续学业。1952年,经何增禄教授同意,转入国内首创的光学仪器专业学习,1956年顺利毕业。受王大珩教授赏识,引荐他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并在科研领域崭露头角,开创了新中国光学仪器多项第一。

1958年,薛鸣球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研究设计出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接受过毛泽东主席的视察。1959年,薛鸣球同志设计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口径高倍率远距离望远镜。同年,在我国第一次光学设计学术报告会上,提出了广角长工作距物镜、光谱仪等系统的设计方法,获得了严济慈、钱临照和王大珩等著名科学家的赞赏。

1962年,薛鸣球同志研制了平面光栅单色光计的光学系统,与王之江共同提出了在光栅单色光计中校正残余彗差的新观点和增高狭缝高度的新方法。1967年,薛鸣球同志负责我国第一颗光学遥感侦察卫星相机光学系统设计工作,破解了多项技术难题,推动了我国军用侦察卫星相机的发展。作为国防军工“东方红”等多个卫星系列“6711”工程的主要参加者,于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69年,他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长焦距电视光学系统。

1970年至1975年,主持我国电影摄影镜头和电视摄像镜头的设计工作,开辟了我国变焦距光学系统设计新领域,为我国摄影光学系统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6年,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电视跟踪变焦系统,运用到1980年太平洋远程运载火箭和导弹试验中。作为“现代国防试验中动态光学观测及测量技术”的主要参加者,他于1985年第二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78年,薛鸣球同志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主持和参加研究的“150”工程、“160”工程、变焦距光学系统设计、高精度经纬仪等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1年,薛鸣球同志调至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历任副所长、所长,将研究方向瞄准空间光学的未来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研制新一代侦察卫星光学遥感相机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用于载人航天“921工程”、“遥感12号”卫星等多种空间CCD相机。1984年,他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薛鸣球同志应加拿大同行的要求,为该国舰载直升机研制了降落定位广角电视光学系统,解决了广角镜头的畸变校正问题,受到了加方的多次感谢,提升了我国光学系统设计的国际影响。1993年,薛鸣球同志创建了西安光机所空间光学研究室,在高分辨率可见光成像、高光谱成像、空间特种探测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1999年9月,薛鸣球院士到苏州大学创建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和江苏省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并担任首任所长,组织了光学工程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确立了光学设计与仪器光学、空间光学遥感技术、光学非球面制造与检测、超/高光谱成像技术、微纳光学等重点发展方向。

在薛鸣球院士的带领下,潘君骅院士和一批光学专家围绕光学设计、光学加工、光学检测的研究与开发等方向进行科技攻关。2003年,“某型侦察系统原型样机和关键技术预研”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同年,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颁发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纪念证书”。2005年“神舟5号CCD相机及研制用配套设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1年,研制的“天巡1号”微小卫星CCD相机发射成功。

薛鸣球院士的一生,是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科技报国的一生。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甘为人梯的大师风范,培养了包括光学学科带头人、国家“863”计划负责人、航天任务负责人等一大批光学精英。薛院士在光学科学领域,成果丰硕,发展和丰富了成像光学像差理论,特别是首次提出的“衍生二级光谱”概念,为设计高质量长焦距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作为我国光学设计与光学仪器的代表性人物和变折射率光学、亚像元超分辨率、杂散光抑制、光谱成像等技术的开拓者之一,薛院士先后应邀赴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等国参加国际会议,作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学,开展合作研究,扩大了我国光学学科国际影响力。由他编写的《电影摄影物镜光学设计》、《仪器光学》、《光学设计概论》是我国光学设计和仪器光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也是光学工程研究生的必读书目。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走了,他走得这样突然,留给我们无限的感叹和回忆,留给我们深深的遗憾和哀思。薛鸣球院士的逝世,是我国教育界、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我们将深切缅怀薛鸣球院士潜心科研、不断创新的治学精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为师风范,爱党爱国、甘当春蚕的崇高品德,淡泊名利、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永远铭记他为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做出的卓越功勋。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继续完成薛院士未竟的事业,努力为我国教育和科研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薛鸣球院士,您安息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