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一学期省常中教师培训后记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8月28日全天我校教师集中在秋白厅接受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一天的培训分上下午两段进行。上午,全体教师收看了上海市教研室基教处倪闵景处长的题为《云计算 低结构 大数据——基础教育信息化走向》的讲座视频。报告中,倪处长用大量数据让我们了解到世界的变化,通过揭示三个核心概念让教师们感悟到基础教育的转型发展。倪处长认为:世界在变,学生在变,教育势必要转型!
倪处长在报告中通过他手中的ipad充分展示最新的教育信息技术,报告生动有趣,语言风趣幽默,思路清晰敏捷,所举案例引人入胜!报告让老师们了解到了前沿的信息技术,看到了信息化的发展对教育方法、学习方法的影响。
28号下午,学校有幸邀请到了常州市教科院院长朱志平先生前来作题为《初解<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力>》的报告。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力>
朱院长从五个现象说起,与全体教师交流了五个方面的话题:《标准》的意义与价值、《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它山之石、本土行动以及我的理解。他认为各国均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注重全程规划,强调综合要求,凸显以人为本,突出实践取向,反映时代要求。
朱院长向在座教师展示了美国等先进发达国家的教师评价标准,认为美国制定的标准的最大亮点在于:让在职教师了解作为一名教师的“应知”和“所能”——通过受教育者的变化和进步,去反观教师的工作绩效;强调教师的舞台和视野应远远超出课堂和学校。而英国的《教师专业标准框架》的亮点在于突显了:底线性、整体性、动态性和层次性,框架的三个核心维度: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和理解、专业技能。日本对教师评价指标的最大亮点在于对 “教师能力 ”和“业绩 ”的关注。
我国于2011年12月12日公布了征求意见稿,分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三个部分。我国《标准》的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内容有: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实施建议。发展阶段包括:新手到熟练 —— 熟练到成熟 ——成熟到卓越。朱院长认为:专业发展的重点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关键在于:营造氛围,激发内驱力;专业发展的难点则是——“高原期”教师的提高。
朱院长也提出了本《标准》的一些欠缺:仅有基本标准,没有发展标准;仅有准入机制,没有退出机制;许多条目的内涵指向“教”,未指向“学”,而且“大而泛”;行政部门自身制订的《标准》,如何引入第三方值得研究。
最后,朱院长谈了他对《标准》的理解。他认为我国的《标准》有以下作用:
第一,稳固专业思想;第二,加深课程理解;第三,改进教学实践;明确教学使命;改善教学方式;创造性使用教材;营造学习氛围和环境;评价教学进程(商谈);第四,提炼教育经验(教学反思;相对自由的空间)。他认为教师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教师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教师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计和不可复制性。他也忠告在座各位教师:好教师不是造出来的也不是培训出来的,更不是管出来的,不是评出来的,而是自己在良好的氛围中悟出来!
学校曹新跃副校长对朱院长的报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报告高屋建瓴,对《标准》的意义价值解读深刻;报告广征博引,进行了大量的中外对比;报告体现了民主开放的学术氛围,表现出学术争鸣的大家风范;报告也给了我们一次当头棒喝!
一天的培训内容详实丰富,打开了老师们的视野也让大家反观到自身的不足,大多教师产生了一种压力感和紧迫感。相信在这些先进理念的引领下,辅以全体教师的实干努力,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发展成为未来社会的杰出公民,我们的学校也一定能建设成为一流的学术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