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4:20—5:20我校高二年级300名学生在太雷厅听取了我校56届校友、航天专家王瑞铨研究员关于“中国航天”的报告。报告会由学发处任惠宇主任主持。
王教授结合自己参与和主持火箭关键技术研发的经历,从四方面展开报告:1、关于火箭; 2、现代火箭技术;3、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简史;4、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展望。王教授的报告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50年航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感受到了我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最后王教授作为老校友给在现场听报告的省中学子提出了寄语:1、强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2、要从小树立志向、理想和抱负。3、勤奋踏实,要有坚韧不拔、矢志不移、永不放弃的精神。4、掌握科学的方法。报告激发了同学们的极大的兴趣。
最后任主任在总结发言中说到,从王教授精彩的报告中我们至少有3点收获:1、给我们普及了航空航天知识,扩充了大家的知识面,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对于航空航天的兴趣。2、王教授的报告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我国老一辈科技专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踏实严谨的作风,值得我们好好学习。3、从老校友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省中学子的社会责任,担当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重任我们省中学子义不容辞。推动社会发展的接力棒已经从老一辈省中人的手里传递到同学们的手里了,希望同学们能抓紧时机,主动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王瑞铨校友介绍:
1956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毕业。1962年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同年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院(742部队)(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一部五室任技术员。1965年一院成立15研究所,我被调到15所直至2007年退休。长期从事航天地面发射支持设备专业工作。先后担任过项目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副总工程师。曾先后担任××-5、CZ-3、CZ-4、CZ-3A四个型号主任设计师,1992年1月被原国防科工委任命为CZ-3A副总设计师、1994年10月被总装备部任命为CZ-3B副总设计师直至退休。2002年以来先后任总装备部研发中心火箭可靠性增长专家组成员、国防科工委新一代运载火箭顾问组成员,现任“总装备部导弹航天测发专家组”兼职专家,航天低温推进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管过多个火箭地面发射设备重大技术问题的攻关,参加过多个运载火箭型号地面设备总体方案论证和方案设计,主持过大型地面系统的试验工作和安装调试工作,承担过较多型号地面发射设备的技术抓总和技术管理。我在贯彻总师设计思想和工程目标的实现方面;地面测发设备总体方案的制定、方向决策、方案选择、课题攻关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在发射场的建设和发射设备安装调试、测试、发射等全过程中为确保火箭安全可靠发射做出了贡献。我为地面测发设备填补空白作过不少开拓性的工作。先后参加了CZ-2、CZ-2C、CZ-2E、CZ-2F、CZ-3、CZ-4、CZ-3A、CZ-3B、CZ-3C、××、××等11个型号地面发射设备的研制,参加过40发以上的火箭发射,为完成331、580、711、867、862、921载人、绕月…等工程对四个航天发射场建设和型号研制做出了贡献。
职称:研究员。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12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1996年7月被航天部授予突出贡献专家(部级专家)。
主要科技成果:先后获国防科工委重大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两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
主要的著作有《地面测试发射系统论文集》共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