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图文]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发布时间:2012-10-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记我校部分教师赴无锡第一中学学习交流活动
2012109日清晨,我校部分教师远赴无锡,参加无锡市第一中学题为"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开课教学活动。我校共派出语文、数学、英语、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九大学科共16位老师参与听课活动,其中不乏有教研组长、班主任、备课组长、高三教师,他们在安排好自身的教学课务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这次教学研究中来。
无锡市第一中学以她优秀的办学传统和人文积淀向各位参与的教师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风采,各学科老师也收获颇多。
语文
三位语文老师陈国红、李燕、黄洋洋一共听了两节课,分别是《兰亭集序》和《想北平》。无锡一中的吴君老师的《兰亭集序》在一开始,就用"渔舟唱晚"这首古典民乐把我们引入了"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氛围,吴老师主要重点探究了《兰亭集序》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了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人的一种自由思想的觉醒和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感叹。崔皓老师的《想北平》用了五个问题作为纲领,课前请同学对问题进行了预习和解答,有层次的向我们展现了学生思考的答案,将学生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体悟一步步地深入进去。并且进一步向我们阐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和价值。
数学
三位数学老师蒋亚红、王婧、刘万稳听了两节课。第一节是高二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授课老师的教材组织非常恰当,课堂节奏的把握也非常到位,例题的选择不但具有典型性,而且还具有创新性。多媒体的有效应用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在授课的过程中,在情感技能上给了学生很大的提升。美中不足的是课堂容量有点大,对于公式的推导,原理的得出有点快,方法的总结可以点出正难则反的思想。另外一节课是高一的《数学建模初探》,本节课上的非常精彩,老师很有亲和力,与学生的配合非常默契,课堂氛围很好,真正地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宗旨,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给出解决策略,整堂课自然而流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感受了建模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英语
四位英语老师孙湘娟、钱凌、金曦雯、刘志凤共听了三节课。就课堂而言,教师上课很注重集合事实和自身情景来讲解知识点。例如,在高一unit2, project语言点的课上,毛老师很注重对情感目标的培养。她以两个"I feel proud that, I feel lucky that"的句型贯穿了整个知识点的目标。其次,以学生为中心。在课上,班上学生的很多素材都成为她例句的一部分。这使得学生有很强的课堂主人公感。而在高三的课上,胡老师不是简单的教授学生习语的由来和意义,而是让学生自己创造"习语"并加以应用。此外,另外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英语老师对信息技术都有很好的掌握。这一点在高二许明明老师的课堂上体现的淋漓精致。许老师的课以一小段视频导入,她对视频的剪辑,以及每张幻灯片的颜色现象,主题明确和巧妙的切换方式都让在坐的老师折服。
政治
政治组唐涛老师选择了钱晓霞老师的一节班会课和王中联老师的一节高三复习课 。钱老师的班会课突破了传统的教师灌输的形式,让学生成为班会课课堂的主人,围绕"祖国·责任"的主题,由学生主持,让学生活动,促学生思考,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是辅助和引导的作用,课堂效果明显;王中联老师的高三复习课同样突破了传统重难点知识点的罗列与讲解,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热点:iPhone5的上市与苹果的全球经营战略,一例到底,思路清晰,沉稳老练,水到渠成,不仅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同时精准的引发了学生思考,高三的复习课几乎比高一新课还要精彩,课堂实效性强。
历史
王秀娟老师听了三节课。冀强老师的《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知识结构清晰,引用史料丰富;王中联老师的《面对经济全球化》一课精彩纷呈,虽然是节复习课,但却妙处横生;Daniel老师的IB Skill一课让在座各位教师领略到外国教师掌控课堂节奏,启发引导学生的能力。
化学
化学组的曹丽敏老师一共听了两节化学课,一节是高三复习课《铁的化合物》。上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思维容量大,通过问题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然后用知识网解决实际问题,复习的实效较好。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较好的化学素养,师生互动较好。一节是高二必修《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教师能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利用实验演示、视频展示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化学知识的学以致用。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穿插介绍了青霉素的发现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授课教师语言诙谐生动,能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地理
地理组的孙越雯老师共听了两节课。第一节是"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由黄晓华老师带领高二年级必修班的学生完成。本课程尝试用:"师生共同探究分析内容--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讨论材料--学生汇报--学生补充--老师小结"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呈现,效果良好。首先,以多媒体呈现的形式,将时下流行的《舌尖上的中国》的片段呈现给学生,从美食入手,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终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课堂主线明晰,重点突出。第二节是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由徐从安老师带领高一年级学生完成。课程由生活经历、诗句、俗语等引出新课,图示形式表示大气受热过程,再以学生讨论的形式分析学案中资料。通过视频的形式分析热力环流。最后由热岛效应的讨论结束课程。老师声情并茂,富有激情。
生物
生物组的李露艳老师一共听了两节课,分别是高一IB课程班的《cell division cell membrance》和高三复习课《神经调节》,高一的课是由外教MIKE执教,课程内容多,多媒体的运用十分到位,学生比较少,与老师的沟通十分到位,教师的讲解并不是很多,通常是老师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学生看完视频后完成相关习题,学生的自主学习比较到位。高三的复习课是一节很典型的一轮复习课,有考纲分析,复习策略指导,知识点的复习没有遗漏,只是学生的练习比较少,学案的利用还不够到位。
信息技术
信息组的吴涛老师听了一节课。无锡一中王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的理解和处理方法让在座教师耳目一新,王老师自始至终都没有控制学生的屏幕,因为他们教研组通过长期积累建设了课程网站,让学生在学习当前课堂内容的同时,可以纵览整个课程知识,包括知识内容、实践内容、拓展训练、实时练习反馈等,如果学生觉得老师讲课的内容自己已经领会了,可以复习或预习其他内容。王老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非常强,寥寥数语让学生明白应该操作哪些和怎么操作。
 
总之,这次跨校交流让各组的老师获得了不一样的教学体验和课堂观察,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黄洋洋 整合
                                       2012年10月22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