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0日到7月22日,我校化学组高端教师培训活动,走出校园、走出常州。史金花、王凯、张金怡三位老师参加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学化学课题研究与特色创新交流研讨会。
三天的培训活动由主题报告、交流研讨、参观活动三个主要议程。
21日上午,在简短的开幕仪式之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授崔允漷先生首先为与会老师献上了一场题为《校本教研与专家型教师》的精彩报告。报告从何为教师专业谈起,并一一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校本教研的要素、教师研究的路径、教师如何积累和认识自己经验的方法并将经验概念化等方面的问题。郭教授指出,教师应加强反思,只有持续反思的老师才能称之为专业教师,而持续对一个问题的思考那就是专家。专家型的教师应该有永不满足的发展观;有一种专业的生活方式即探究;有一套独特的话语或实践做法并有专业领导力。而专业型教师并非一蹴而就,写教历、编故事、建档案都是重要的途径。在郭教授之后,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特级教师孙元清老师紧接着开设了《化学教学与特色创新》的报告,主要围绕创新素养的要素、创新素养的培养途径、化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此后,在22日上午,《化学教学》编委,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张新宇博士后还就《课题研究资料的分析与论文的撰写》开设了讲座。
交流研讨活动则在21日下午进行,数位一线教师围绕具体研究课题,就 “课题研究与特色创新”进行了经验交流。泰州中学的《基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的《基于IMMEX—C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研究》、天津杨柳青一中的《暗示教学法在高三化学教学中的研究》、北京十一学校的《快乐的启蒙化学》的报告都给各位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各位老师的热烈讨论。
三天的培训,让人意犹未尽。而正如郭允漷教授所说:“好的教师是要靠自己悟出来的不是评选出来的,要抓住悟的机会和时间。”结合本次培训的收获与感悟,三位老师将做进一步的思考与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