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学校新闻>>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步根海老师畅谈“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学习策略的指导”
发布时间:2012-05-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衍标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学习的平台,5月15日下午,学校邀请特级教师,上海市语文研训员步根海老师来校做“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学习策略的指导”专题报告
步老师开场言简意赅,他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却恰恰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大问题。从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教学内容看似确定,其实是不定的,大多是教师(也可能是教师的小团队,如备课组)依据自己的经验来定的,致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五花八门,在同一类型学校的同一年级教同一篇课文,教学内容竟有很大的区别。
步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先要依据“语言形式”提升“语言素养”这一核心。然后关注到“学科个性和教材个性”。步老师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先要考虑教材因素,要发现教材本身的教学价值。一般地说,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取知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形成价值观,而学生这个发展过程的主线是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这里所说的语言,不是静态的语言知识,而是动态的语言规律的发现与掌握。因此,教材的教学价值,首先就在于语言学习的价值,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
步老师认为,要体现语文的个性,就要发现不同文体的个性。同样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不同的文体形式来表达,因此,学习不同文体的文章,就要体会其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例如,小说的学习与散文的学习,就不尽相同,而议论文、说明文,差别就更大。要确定教学内容,教师在研读文本的时候,就要敏锐地感受到不同文体的个性特点,要知道学生学某一类文体时,当掌握哪些最基本的东西。语文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曾流行过一些片面的说法,其中有一个说法就是“淡化文体”,如果文体真正淡化了,那么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什么呢?
    最后,步老师还介绍了“沉浸式”教学、“整体感知”建立教学、“质疑”教学、“读写关联”教学、“语言敏感性培养”教学集中学习指导策略。
步老师强调,要体现语文的个性,就要把学生语言素养、文化眼光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语言素养、文化眼光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一定的语言材料的积累,但是,绝不是死记硬背知识概念,不是机械地背诵一些好词佳句或名篇名段,而是要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体验、感悟语言形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的能力,要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让学生学习、吸收、内化优美、典范的语言,并在表达的过程中,由不自觉到自觉地运用这些语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